第18期选读书(8.7~9.3)

毕文丽-《离经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读书笔记

2019-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韩国韦

《离经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读书笔记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在2018年的部门总结会上,汇报老师的ppt里多次提到本书中的诸多观点,我记忆比较深的有两个观点,一是说创新不是激进与生怼,而是温和将自己的想法用聪明的方式执行下去,汇报老师引用此观点,画了创新与商业的四个象限,谈到了好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搭载在盈利模式中,创新的想法不能完全脱离商业本质。二是用Chrome浏览器的人,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更有想法,这个观点他没细讲,反而让我觉得好奇,想知道答案便买了电子书来读。

第一遍读得到的都是片面的观点,留下的笔记特别像小时候抄的经典句。全书读下来最深的印象也无非是:离经叛道也是要有一定章法的,至于这些章法是什么,并没有细究。

重新读这本书的机缘是8月份休假几天,有比较长的时间在路上,就重新把kindle里的书捡起来看一些,开始琢磨之前不曾细究的“离经叛道”的章法。

本书作者亚当·格兰特,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他之前的著作我没有看过,因此对作者的身份不过多吹嘘,只知道沃顿很厉害,终身教授这个title的含金量也够高。

读完第二遍认为有三点最吸引我。

第一点是宏观视角,是书的立意。

通过这本书深刻认识到社会学的科学属性。该书通过大量的社会场景、生活案例拆解了“如何成为一个创新者”这个问题。

认识到创新是件体系化的事情,提出一个好的idea,并不能称为创新,更难的是推动其实现。本书还有一个难能可贵的地方是其看待创新的视角非常值得借鉴,既然创新是一件系统性工程,那么创新就需要必不可少的三个方面:个人行动、领导行动、老师和家长的行动。这三个板块并不是完全并列的关系,但却打破我们常规的文章组织模式,回到现实进行阐述,所以本书更像是一本科学读物,所有的文字都是研究社会、组织现状得来的,是一本有智慧的社会学读物。

第二点是宏观来讲,是书的核心主题。

本书一直围绕“如何成为一个创新的人”,文章给出的答案如下:

首先是个人行动,个人产生并识别原创思想时,要质疑默认的状态,新想法多多益善,用数量去保证质量,要沉浸在新环境中,有趣的是“调皮”的作者还提出了战略性拖延,说拖延是创新者的另外一种自律,同事要从同伴中获得更多反馈,通过不同声音去论证自己的原创想法。

对于个人而言,要善于表达并支持创新想法,要善于平衡风险组合,在提出原创想法时同时提出不赞成你的想法的理由,这样会降低别人对新想法的排斥。另外一点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让你的想法更为人所熟悉就要不断重复——这会让别人慢慢适应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把你的想法告诉新的观众。你不应该去寻找一个与你有共同价值观的好好先生,而是应该试图接触那些不友善但认同你方法或手段的人。做一个温和的激进派。如果你的想法很极端,就把它隐藏在一个更常规的目标里。这样一来你就无须改变人们的想法,而是只要唤起他们原本就拥有的价值观或信念即可

个人在提出想法时也要学会管理情绪,通过这一部分,更看出该书的价值。

创新肯定是件困难的事,否则人们不会创造出“离经叛道”这样的词语,作者说当你的信念动摇/坚定时,用不同的方式激励自己。别想着冷静下来。如果你正焦虑不安,就很难放松下来。把焦虑转化成兴趣或热情等激烈的积极情绪,会更加简单。记住,如果你不主动采取行动,现状将会持续。对不满的四种反应:退出、发出声音、保持忠诚和忽视。只有退出和发出声音能改善你所处的环境。这一点能给很多人指导意义,不做青蛙和观望着,要么积极要么推出,才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其次是领导者的行动,该部分主要是说如何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我对于本版块的感触不是很深,可能是因为没有相关经历,书中说领导者要禁止使用“喜欢”“爱”和“恨”这样的字眼,在讨论事情时要说出理由而不是判断。要根据文化贡献度来招聘员工,而不是根据文化契合度,这部分可能还会再看一遍,如果是执行者在看这本书,对于不知如何选择发展环境的迷茫者会有些借鉴意义。

最后是老师和家长的行动,再次印证了作者是把创新当作系统性工程研究,如何培养一个创新者,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案例表达偶像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孩子,不要只是说教,问问孩子他们的偶像会怎么做。贩子犯错时要强调不好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影响,让孩子知晓环境,知晓自己之于社会的影响,最后要跟孩子强调价值价值观,而不是规定,让孩子对于是非对错建立自己的判断。

第三点是微观视角,书中有太多干货观点。

这些观点大多是我们有所感知却从未总结和深挖的道理,这些道理让人觉得惊艳,惊呼作者真是一个鸡贼的人。

最能印证这种直观感受的是下面这个观点: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子往往会被逮住。我们采取行动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是鸟还是虫子。急事缓办,事情越重要,决策就要越慢,“每逢大事必有静气”;但是一旦决策,行动要快。决策和行动切不可反过来。从投资人角度看,产品做出来越早越好,是第一个最好。从经营者角度看,永远不做第一个,等第一个缴足了学费,填满了前面的坑,培育好市场,自己在关键时候,突然发力,经济实惠有效果。

也找到了关于Chrome的答案,作者给出的推理是:Chrome在Windows(IE)、Mac (Safari)或者Linux(Firefox)都不是默认配置,但Chrome是所有浏览器中速度最快,使用最方便的,如果我们想要最好的东西的时候,就必须改变操作系统的默认配置,作者认为这表示使用者不再默守陈规,而且自己找到一条更好的出路。

应该还会再看一遍,想跟这样聪明的作者多多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