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此时此刻

2024-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南风_998

2024年6月18日 中原焦点团队 讲师13期 庞爱国 第1262天分享 本周第0次约练 总约练第770次 咨611、观122、来3、朋5、box约练11、案例分析18

关于写分享,很多人都会说:“我真的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我不会写。”我们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觉得自己既没什么东西可写的,也不会写。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你能做的就是把此时此刻写下来。比如,此时此刻头脑中迸发出一丝想法,不要放过它,一定要立即记下来。你可以采取语音或者文字等多种方式,时间不允许的话也可以只记录大概,等自己有时间再进行整理。多记录自己的想法,慢慢地自己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清晰。我就是运用这样的方式一点一点地记录的,从最初写300字都困难到现在出书,我就是将此时此刻写下来,一步一步地积累,不断地去写,最后写出属于自己的书。

当我的头脑中出现一个灵感,我会立即用备忘录写下来,这是我的一个习惯。当你这样尝试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不一样的世界。你的一些灵感、想法是转瞬即逝的,如果你不记录下来,时间一长就会忘记。一时的灵感迸发出来,当下的感受是一瞬间的,一旦过去可能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太多时候我们在当下的那个时间节点,所有的感受与体会都是非常珍贵的,错过了可能就永远错过了。

当我准备写《生命中的贵人》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涌动出一种感激之情。回想自己这些年在心理学道路上获得了许多人给予我的帮助,我就有感而发,对自己生命中重要的贵人进行感谢。如果当时没有写的话,到后面也不会写了。这个就是此时此刻、那一刻想要做的事,自己就去做了。今天回过头来想一想,很多事就是这样,人生当中的很多体验与决定都是当下有了,过后就再也没有了。我把它隐喻成“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如果当时没有做,现在也不会做了。所以我们遇到什么事,想做就去做。不要等到以后,等着等着就等没了。很多人会说以后把自己的事情写下来,等到后来就不会再写了。

从前,有一个老太太去世了,她的先生收拾她的遗物,发现了一条特别漂亮的围巾,是他们一次出去旅游的时候买的。这条围巾价格昂贵,很精美,老太太就想着要等到以后在特别的节日戴。还没有等到那一天,老太太就去世了。那条围巾一直放在那里,从来没有戴过。她的先生特别感慨,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都特别珍贵,要认真对待。想去的地方就去,想见的人就去见,想用的东西就用,不要总是想等到明天。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要珍惜当下。

每一个当下都有新的体验,抓住每一个当下,过好每一天,把每一个体验抓住,认真将其记录下来,你就是自己生活的记录者。我们需要将当下的生活进行记录,不然时间一长都忘记了。

此时我能做到的事情,绝不推到下一刻。此地我能做到的事情,绝不换另外一个境地再做。这就是我的态度。我们要及时记录,及时反思总结才能不断实现自己的跃进。回过头看看,总结自己经历了一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我们总以为人生很长,然而时间过得很快,有些东西转瞬即逝。如果不记录,之后就不会记得。利用此时此刻,将内心的感想记录下来不失为一件美事。

人的记忆是不断遗忘的。大家想必都听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吧。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也就是说你记忆了一段材料,如果不加以巩固,这段材料的内容在你的记忆中会慢慢消失,最后我们能记住的内容是很少的。短期记忆转为长期记忆,记忆的内容需要重复,不然大脑以为是不重要的内容就给遗忘了。就像我们看一部电影,刚看完你可以跟朋友讲这部电影的很多细节内容,但是时间一长别人再问你上次看的电影你就不一定能记得电影的内容了。我们想要记住自己所看到的内容就需要记录。就说看书这件事情,当你拿到一本书,你想从书中获得什么呢?你想记住书中的多少内容呢?如果问你,你还记得最近看的一本书是什么书,书中讲了什么内容,你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这些你能回答出来多少呢?我们都希望自己能记住书中的内容,但是时间一长我们都会忘记。如果我们想要记住书中的更多内容,我们就需要记录了。我们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把这些东西保存下来,比如笔记本、手机备忘录等。

很多人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不会记录自己的灵感,自己的所思所想也不会想着保存下来。思考让人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此时此刻的新想法,下一秒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地做记录,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来曾经闪现的新点子了。但是如果你把这些新点子记录下来,保存下来,就等于把迷雾装进塑料袋紧紧扎好,将这些新的想法打包后再过多久都不会轻易遗忘。由于大脑的某种机制,人类无法长期记住他所接触的所有信息。接触的信息会被暂存在大脑中一个叫海马体的地方。海马体的暂存期限是1~2周。在这期间,记忆的信息被使用2~3次,就会被大脑贴上重要的标签,这些信息就会被转入大脑记忆的金库——颞叶位置。信息到达颞叶,就会形成难以忘却的记忆,在大脑中长期保存下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见记录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的记录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以前的大多数人是用笔将自己的生活感想记录在本子上,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大家现在更习惯于将一些想法记录在手机上。个人的习惯不同,但是目的是一样的。我们都是为了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而不是让头脑中的想法转瞬即逝,消失不见。也许有人会想记录下来有什么用呢?日子过去了,一去不复返啊,但记录下来的内容可能会对我们以后的选择产生影响,会有想不到的结果。

记录的本质是输入,记录的目的是加深日后对输入内容的理解,以及日后对这些内容的融会贯通。很多人说没有记录就没有生活。记录就是对生活的一种再反思。

记录就像我们整理衣服一样,本来一堆杂乱的衣服放在那里,有的搅拌在一起,如果不整理就一直放在那里。放久了,有时候自己都忘了有什么衣服了,也不记得自己放在哪个位置了。我们要找一件衣服就要翻箱倒柜,有时候还不一定能找到,这既浪费了时间,也消耗了精力。通过整理,我们知道自己有哪些衣服,可以进行归类,把上衣、裤子、袜子等分门别类地进行收纳,日后查找起来也更方便。我们的记录也是为了将自己头脑中的东西进行分门别类,在头脑中查找更便捷,提高自己的效率。

我们是否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记录自己的当下,记录自己的生活呢?很多人估计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跟老年人聊天,他们经常会说10年一眨眼就过去了。他们会说一些陈年旧事,好像那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人们工作后感觉一年很快就过去了,经常感慨时间怎么过得如此之快。为什么年龄越大越有这样的感觉呢?如果用记忆增量理论来解释,我们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简单地重复,大脑中的总数据并没有像儿时那样处于迅猛增长的阶段。我们大脑现在处理的信息可以用自己几年前存好的搜索引擎来进行处理,驾轻就熟。总的信息量没有怎么增加,我们主观感觉自己体验的新东西越来越少。而体验是增加主观时间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走出舒适区,跳出熟悉感,慢慢地你的主观时间会增长。

在我们的记忆中,越近的时间流逝得越快。我们主观上对时间的感觉也一样。儿时我们感觉一个假期时间仿佛还很漫长,但是成年后我们会觉得一个假期还没有怎么过就悄悄溜走了。我们对“现在”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慢慢加速。1890年,心理学家曾经让年轻人和老人做出对时间的比喻。年轻人大多数的比喻是“平静无波的大海”,类似于现在的岁月静好。老人大多数的比喻是“快速飞奔的火车”。从年轻人与老年人对时间的比喻可以看出他们主观上对于时间的感受性。法国的哲学家保罗·珍妮特在1897年提出了人类对时间流逝的心理感受速度理论。他的理论提出,1年的时间在人的记忆中所占的比重是不一样的。比如当你1岁的时候,1年的时间就是你生命的全部。当你50岁的时候,1年的时间只是你生命中的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生命越长,1年的时间在你的记忆中所占的比重越小。

很多人说时间过得很快,如白驹过隙。不记录的时光就这样悄然溜走。对于生活,我们需要记录。我们是如何与时间发生关系,如何记录自己与时间相处的过往,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我们与时间联结,与生活相处。(文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