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森

永远不要相信限制的谎言

2018-03-13  本文已影响10人  木森Moose

“你的思想是唯一的限制。

只要你想象得出你能做某件事,你就能做到那件事

——只要你100%地相信。"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生活在小池塘里的小鱼。

有一天,它遇见了另一只曾经生活在大海里的大鱼。

小鱼问大鱼:“大海长什么样?”

大鱼告诉小鱼:“大海很大很大,里面有很多很多水。里面的水是这个池塘中水量的一百万的一百万倍。”

小鱼鄙夷地看了一眼大鱼,然后再也没有和大鱼说过话。

它觉得,大鱼就是个骗子。

为什么小鱼认为大鱼是骗子?

因为,在小鱼的思想里,世界就只有池塘的大小。

它无法想象大海的模样,更不用说有什么去目睹大海的想法。

实际上,对于自己的记忆力,许多人和这条小鱼是一样的。他们认为自己记不住东西,他们也从未想过身边会有记忆过人的“大鱼”,更不用说自己有一天能成为记忆大师了。

他们的脑袋里充斥着这样的想法:

“反正记住了也会忘,干嘛花心思去记。”

“我总是忘记东西。”

“我就是记不住人名儿。”

“我很笨的,记不住。”

“我的记忆力越来越差了”

“我学不了太多东西。”

“记太多大脑容量会满的,所以没必要学太多东西”

……

而这就是大多数普通人的模样。

而记忆大师们的想法是这样的:

“提升记忆力对我而言很重要。”

“看,我记住了这么多东西:我的脑袋里随时都可以翻出一个大的知识宫殿。”

“记忆人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很聪明,也很努力!”

"我的记忆力越来越好了!”

“大脑有100T的容量,我还有很多记忆潜能可以开发。”

这就是普通人和记忆大师之间的信念差别。而这种信念将成为“自证预言”,进一步地将两类人分向不同的方向。

而更为糟糕的是,普通人的信念会让他们进入一个死循环:

1.我很难记住人名。

2.不过,我看到这里有个帮助记忆人名的好方法。

3.但这个方法对我不适用。

4.为什么对我不适用?

5.因为我很难记住人名。

因为人们的固有信念,也因为这种死循环,普通人与大师的差别会越来越大。

两极分化的加剧在所难免……

不过好在,那些坏的信念是可以被改变的。而当信念被改变,人的生活也将发生质的蜕变。

你的信念只不过是你认可的关于你自己的故事....

只要换个故事就好了。

所以,如果你想作出改变,你需要做的,就是在你的大脑中植入新的“故事”。

而以下,是新故事的5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我天生就拥有非凡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永远不要相信这个观点:你因为缺乏天赋而不能取得某项成就——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是世界上最悲哀的借口。

获得非凡的专注力和记忆力,你不需要任何奇才或任何灵丹妙药。

你需要的一切只有两个:热情和自律。

2.提高记忆力是非常重要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丧失记忆力一周,会发生什么?

很可能是,你什么都做不了。

而对于记忆大师来说,退化为普通人的记忆也意味着他们的能力会大打折扣。

反过来看,如果你能将记忆力提高,你的生活将会随之改变。

如果有一天,你能成为记忆大师,那么你将拥有全然不同的人生。

3.我的能力很强,我的记忆力没有上限。

想一想你已经记住的哪些东西——数字、故事、笑话、名字、地点、人的容貌、做事的方法……。

要知道,在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台计算机能够完美地记下这些——而你却做到了。

而更重要的是,在你学习一些记忆方法后,你将能够记住更多的东西。

4.世上没有失败,一切只是反馈

通常,人们的焦点总是在坏的事情上。人们总是特别在意自己记不住的地方。

但是请记得,暂时的记不住不意味着失败;这只是告诉你,你还需要更多的训练;或者,你还需要调整你的记忆方法。

5.接收全方面的信息,能让我变得更好

很多时候,我们会对信息产生偏见。

有些东西,可能我们已经看过,就不想再看第二遍。有些观点,我们觉得它不对,就不愿意继续往下听。但这样做对我们毫无帮助。

保持头脑的开放,重复自己已经掌握的,了解更多不同的视角,能让我们拥有更全面的世界观。开放所有的通道,记忆各种信息,你可以变得更好。

如果你能用这个新的故事替换掉你的旧的观点,那么你很快就能看到你的生活在走向一个全新的方向。

如果你觉得你需要改变,现在就是时候。

If you don't like how things are, change it! You're not a tree!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样子,就去改变啊!你又不是木头!

所以,不妨仔细想想:

你有哪些限制了自身能力的信念?

是你不能提高你的记忆力,还是你没有花时间去提高你的记忆力?

为了让自己能变得更好,你还可以将哪些信念注入你的大脑?

用行动改变思想,再用思想改变行动——让新的行动成就新的人生。

《Unlimited Memory》解读(二) by 木森

相关阅读:

《无限记忆》(一):借口,是精神病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