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男,“伪娘”风,魏晋时期的男子到底是怎样的
随着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思想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以近五十年来男性审美、装束的变化为例: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追求的“英雄风”,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流行的“港风”,再到二十一世纪初的“杀马特”,再到现在被一些人诟病的“伪娘”,人们的审美观念日益多元化,这是无可厚非的,其实早在魏晋时代,就广泛存在着男性女装化的现象,那么在魏晋时期,文人男性的审美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什么导致他们这样的审美偏好的呢?笔者在下面的文字中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我们首先来看看魏晋时代的男性到底是怎样的,其实魏晋时期男性的女性化审美体现在很多方面,从内在的思想、精神追求到外在的衣着、妆容、随身佩戴物等。
秉持由浅入深的观点,首先来看外在的审美,魏晋时期,男性崇尚“白面”,这里说的“白面”可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面”,而是“白皙面容”的意思,因此在魏晋文人男性中就有一种“傅粉”之风,“傅粉”其实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化妆的时候“拍散粉”和“涂遮瑕”这两个步骤。
南朝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对魏晋时期男性面容就有这样的记载,讲的是一个名为“何晏”的美男子,就说何晏的皮肤非常白,有一天他参见魏明帝的时候,魏明帝怀疑他的皮肤是傅过粉的,然后旁边侍从就替皇帝想了个法子,皇帝就让人端上来一碗汤面,大热天的喝热汤当然会出汗了,这个时候何晏就拿着自己的红衣服擦了擦脸,结果衣服上就落了粉,但是好巧不巧,何晏就是底子白,就算粉底都化了也是面色皎然如月光,从这个故事里,就可以发现一些端倪——男子在魏晋时期是傅粉的,而且还是士大夫群体,无独有偶,《三国志》中也有男子傅粉的相关记载,主角也是何晏,何晏因为“爱美”,肤色白而在历史上青史留名,被称为“粉侯”,就连七步成诗的曹植也是喜爱洗了澡之后在脸上涂个粉。
魏晋名士还有一个癖好,就是“喜着女装”,而这在我们今天被称为“女装大佬”,魏晋名士喜欢穿女装,这是跟谁学的?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魏明帝身为一国之主,就非常喜欢穿女性的装束。
魏晋时期,文人名士还喜爱佩戴香囊,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喷香水,中国的对外交易很早就开始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自己的个人形象十分关注,来自越南和西域的香料在各大城市集散,这些香料不但受到女子的喜爱,更受到了士大夫群体的追捧,民间传闻,西晋时期有个叫韩寿的人在朝为官,同样在朝廷当值的官员贾充的女儿对他芳心自许,于是贾充的女儿就将皇帝赐给她父亲的西域香料偷偷送给了韩寿,后来某一次贾充在韩寿身边闻到了熟悉但是难得寻到的香料的味道,于是便怀疑他与自己的女儿在一起了,后来考虑到女儿的名声,便将顺水推舟将女儿嫁给了韩寿。
另外,从思想上来看,魏晋时期的士人们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而人们也对这种现象见怪不怪,因为在史书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就经常会看到人们用“玉”“月”“柳”等比较柔美和赞赏的文字来形容当时的男子,《世说新语》中记录了魏晋时期士人的内在气度和外在形象,我们今天还在用的“面若潘安”这个词,其实最早起源于我们熟知的美男潘安,据说潘安出门的时候会乘坐白羊拉的车,这个时候,街道上的妇人们都会围过来观看,与之相反的一个类似于“东施效颦”故事就是左思的效仿行为,文学造诣极高的左思认为自己也会受到欢迎,于是也像潘安一样出门游逛,但是老妇们却对他“共乱唾之”,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在当时,人们追求最直观的美感,而不经意间忽略内在品质。
魏晋时期,这种士大夫审美女性化的现象其实是与我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正统观念是相悖的,那么,造成魏晋男子这种“爱美”之风盛行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这些变化的根源来自人们的思想,一方面是思想的崩溃,思想的变化往往是由于社会的剧烈变化而引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实是一个比较动荡的时期,经过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三国时代,政治上的不统一让儒家的礼乐思想在人们的脑海中变得微乎其微,就像一根紧绷着的弦突然断掉一样,儒家所一直强调的伦理道德和尊卑规则在魏晋时期被社会的动荡弱化了,人们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更追求物质上和浅层次的满足,而对精神束缚产生抵抗心理,逐渐兴起各种“个性”行为,“女性化”其实就是一种“个性”行为。
另一方面,是思想的重建。由于前面所说的思想崩溃,士人就急需寻求一种新的思想来填补自己的空缺,在魏晋时期那些混乱黑暗的历史阶段,很多士人是不能入仕的,他们被朝廷排挤,壮志不能酬,而他们的壮志其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基础上的。人生价值得不到实现后,士家们内心的忧虑得不到排遣出口,于是他们更加追求思想上的无拘无束,在这个时候,老庄思想获得了一定的支持群众,特别是庄子的“逍遥”思想,他对仙人的描写成为士人追求的审美标杆,他对仙子高洁品质的赞美也成为士人的效仿对象,他们希望潇洒,但是这种思想追求的过激反应表现在行为上就类似于我们看的“癫狂”“怪异”。
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众多“离合”组合中的一部分,在那个“离”的历史环境中,由于人们价值的迷失,许多特殊的历史现象就会出现,而这为历史的画卷添上了奇异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