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古人的避暑“凉”方
前两天,刚刚过了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确立最早的节气之一。过去,古人们采用土圭测日影,发现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最终确定了夏至,稍后又发现昼夜等长的春分与秋分,在此基础上确立二十四节气。
夏至过后,气温将持续升高,难熬的夏天终于到来了……
总感觉,近些年的夏天越来越长、越来越热似的。好在真正热的时候,我们在屋内有空调、电风扇等助力解暑,尽管知道这些设备吹的时间长了,也有种种害处,还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过去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古人是如何度过炎夏的呢?
忆在苏州日,
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
炙脆子鹅鲜。
这是白居易在《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里回忆起在苏州吃夏至筵时的情形。看到了吧,当嫩竹清香沁入的粘粘白米饭,与刚烤好的香而不腻的嫩鹅肉不期而遇,怎不大快朵颐一番?
唐代诗人唐彦谦在《夏日访友》谈到的夏日美食,则是“荷梗白玉香,荇菜青丝脆”,荷梗与荇菜两种水生植物配在一起,青白相间,又香又脆,清新爽口,带着夏日特有的清凉。
风之舞摄于玄武湖公园而清代文人李渔的“凉”方,一个字——“躲”。
在李渔看来,自古夏天就是人们最为担忧的季节,因为天热,疾病也多,死亡也多,常常有见早上还好好的,晚上就成了鬼,让人觉得人生之叵测。
因此,夏天要养息身体,“躲”起来少做事。那么,往哪躲呢,李渔也自有妙方。
风之舞摄于玄武湖公园他说自己在隐居夏李故乡时,夏天最爱做的事就是脱光了衣服,躲在荷叶丛里读书,既得荫凉,又不误读书,还能与老婆孩子逗趣,一家人到处找他,却不知他就躲在荷池之中偷笑呢……
因此,李渔的夏日园子里,荷花是必须的。
他在《闲情偶寄》里诠释说,“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李渔眼中,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的芬芳,是消暑去热的两大利器,暑热遇见便自然消退,而纳凉人的凉意也油然而生,可谓清爽自得。
心静自然凉当然,要说起最神妙的“凉”方,还是一个字——“静”。
什么都不做,“心静自然凉”。
也就是白居易在《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中所谓的“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真心佩服这些能做到“心静自然凉”的人。他们确实修行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定力如此之好,“视”炎热而不见,以精神来抵御酷暑。
……
看了古人的这些避暑“凉”方,感觉怎样?
(除标注外,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