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者。

《四世同堂》中的汉奸

2019-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Sencer

今天的人们还会用汉奸一词来骂那些不爱自己国家的人,提起汉奸这个词,恐怕人们都会对它有一种深恶痛绝之感。那么什么是汉奸呢?真正的汉奸又是什么样的呢?当你身处在一个乱世的时候,当你家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谁又会知道能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呢?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词是人们对那些投敌卖国者的专用称呼。在《四世同堂》这部文学作品中,老舍先生就清晰的勾勒出汉奸的嘴脸。

以前曾看过这部电视剧,在头脑中对剧情还留有一些印象。那时自己的年龄还小,对于剧中那些人物的好坏没有什么概念。记得那时候母亲说过一句~“大赤包”真是坏透了,所以就有了这个角色是坏的记忆。

在得到专栏听贾行家老师讲解老舍先生,其中有对《四世同堂》这部小说的剖析,使原来那些已经模糊的印象有了点新的痕迹,也想用此文来对汉奸是怎么演变的进行一个梳理。本书是老舍先生写于解放前夕,其目的是想唤醒当时国人对国家与民族的一些意识。

在当时的那个社会,人们对于国家与民族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思想大多还处于农耕社会之中。在封建思想与进步思想的冲击中,那些西方工业社会的先进,正在利用他们的优势碾压奴役着当时落后旧中国。日本人也是看到了中国的落后,才制定了侵略中国的计划。

他们妄想用武力与文化来蚕食我们,迫使我们就范,他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沉重的灾难还有精神上的迷失。我们今天可以看到那些流传网上的侵华图片,几千名中国人被几名武装士兵押到江边。人们的麻木与顺从成了被屠杀的对象,在侵略者掌握着先进技术的优势下,我们成了砧板上的肉。

作者当时已经离开北平,是通过听妻子的讲述,还有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最后创作出了这部堪称经典之作的故事。那个时代虽然已经远离我们,但是今天的人们不能忘记那一段曾经被屈辱的历史。侵略者的铁蹄在践踏我们家园的时候,当时的人们那里有什么尊严与自由,只有被奴役和压迫。

在书中可以看到那些身处在沦陷区的人们,生活并不像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那样,现实的社会更加残酷,人人自危,为了自保有人出卖自己的灵魂,有人出卖自己的肉体,那些认贼作父的现象更为普遍。

做汉奸甚至成为了热门职业。小说中的汉奸以冠晓荷、大赤包夫妇为代表,祁家为故事的主线,每一个人物都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思想。侵略者对待汉奸们的态度是养肥一批,再打击一批,让汉奸们之间相互勾心斗角,引起他们的内讧,分而制之。

像祁家三少爷瑞丰,可以用无聊来形容他。就喜欢凑热闹,连亲友家的丧事都要挤着去,为的是看穿白戴孝的小寡妇。他把北平沦陷也看成一场丧事,有热闹凑、能占小便宜就好。他的死也是因为装日本特务,为了唬弄人失去了人格底线。

冠晓荷这个人物是比较复杂的,在军阀时期做过县长,能在台子上用“民族"“社会”之类的词演讲,熟悉官场社会中的各种潜规则,为了在伪政府中谋一个职位,他给日本人送礼。他的价值观里只有那些炫丽的华服、美女、金钱,只懂利益这一种语言。道德感在他眼里是不存在的,在他眼里有钱与权就有了一切,可以说这是一个被完全物质化的人。

在他被日本人抄家的时候,他哀嚎自己是造了什么孽,受到如此的报应,这是一个单纯的汉奸。他老婆大赤包是一个没有底线的坏蛋,她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送给日本人,为的是掌握全城妓院的业务。她做的坏事已经不是用道德来衡量,而是能力所限。

蓝东阳是典型的变态者,有明显的反社会人格和妄想狂,他的邪恶是病理性的。有的研究者觉得,这个人物写得太夸张,缺少挖掘深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人现实里也是有他们的土壤,尤其会在极端时代兴风作浪。

除了心理变态,蓝东阳并没有什么特长。战前,他在学校中猖狂,是因为同事们都退让。老舍说:这个人身体虚弱,胆子也小,谁要是上去给他个嘴巴,他连行李都不敢回来收拾。北平人(其实也是传统文化形成的典型人格),是逆来顺受的,无原则地爱和平,对侵犯总想要敷衍,这才让他得寸进尺。蓝东阳这种人,是被一种姑息、和稀泥的观念,被沉默的大多数“惯”出来的。

老舍觉得,能遵循传统道德文化的人,就算不识字,也会懂得恪守伦理。中国文化的一个内核,是认为天理天然地存在于人的内心,只要向内去坚持、去挖掘就可以。

我们也应该有一个底线思维,就是在什么时候知道该做什么,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今天,看似战乱离我们很远,但是却不能让自己沉迷于混乱的生活状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从内心去挖掘善良的源泉,用道德底线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首先是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消极会带来沉迷,沉迷会让人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安逸幸福的生活不是凭空得来的,需要用勤劳与智慧来创建美好家园。写这篇文章的构思已经有一段时间,只是觉得思考的不太成熟没有完成,今天写出来感觉还是不太理想,其中的一些内容是摘自听书的文稿中,待有更好的思考会考虑重新更新此文,希望看到此文的读者能多提一点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四世同堂》中的汉奸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