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人情世故」,是因为太年轻
年轻的时候不太懂“人情世故”是什么,总觉得这四个字充斥着「算计」和「精明」,俗。
年岁渐长,慢慢才知道人情世故不是俗,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界限感,既让人感觉到你的在乎和关心,又不会因为距离过近而倍感压力。
这是一种智慧。
——张小桃
我有段时间很怕接我爸的电话。
因为,他总是会提到我有多不懂人情世故,要么是没在总要的日子给家里长辈问候,要么是怠慢了谁谁谁,要么是什么话没说到位。我总是默默听完然后在心里吐槽“太讲究”。
有一次回老家,和长辈们一起吃饭。我爸就提醒我,记得给每位长辈和晚辈都包个红包。
我觉得奇怪,为什么要每个人都包,一家一个红包不就行了吗?
我爸说,一桌子人吃饭,有人拿到有人没拿到,就算是一家人,总是感觉不舒服的。
很久之后我才慢慢体会到,这份“讲究”,对给予的人而言只是举手之劳,但对接受的人来说,则是一份被关注的舒坦。
雷磊是我的保险顾问,每年都去北美、迪拜这些土豪聚集区参加行业年会。
一开始,我只是在朋友圈知道他的行程,直到有一天整理信箱,才发现原来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寄一张明信片给我。
除了寄明信片,他还是唯一一个会在我每位家庭成员生日时送上特别礼物的人。
或许有人会说,你是他的客户啊,这么做不是应该的吗?
我想起看过的一个新闻,有位老人临终把所有财产都给了照顾他终老的保姆。
老人不是糊涂了,相反,这个决定无比清醒。
我们大大小小的想法都是由感性驱动,然后才会用理性来思考如何实现。
能让老人冒出把财产给保姆的想法,必然是保姆给予了老人在别处享受不到的舒坦,所以老人选择了用物质来回报。
就像电视剧《都挺好》里,苏大强和子女撕破脸,也要跟小保姆结婚,就是因为小保姆给了苏大强大半辈子都没享受过的欣赏和尊重。
你能说苏大强没想明白吗?
他想得太明白了:后半辈子,我也想活得更舒坦一些。
雷磊送礼物、寄明信片也许是基于我是他的客户,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是在真真切切地用行为表示对我的关注,这不就足够了么。
行为,比语言更有力量。
有一次和同事参加一次商务饭局,对方的小姑娘先到点好了菜。
同事是回民,所以习惯在每个菜上来的时候都问一句,这里有没有猪肉。结果小姑娘说,今天的菜都是牛羊肉,你放心开动吧。
同事特别感动。
这是他们第一次同桌吃饭,小姑娘竟然在前期聊天时就记住了他在饮食上的特殊要求。
建立信任,一点点的用心,胜过千言万语。
就算这次没机会合作,我也愿意和这个小姑娘做朋友,因为这份细致让人心里舒坦。
十年前我第一次去台湾出差,住在台中的朋友下班后坐车来台北,陪我上阳明山,逛夜市,然后坐午夜长途车回台中,因为第二天要上班。
这么折腾一晚,他重感冒。
但是,在我要回北京的前一天,他又来了趟台北,就为了给我送台中最好吃的点心。
点心的保质期只有5天,朋友先预定,下班去店里取了之后,赶来台北拿给我,晚饭都没吃又匆匆坐车回去了。
后来我经常跟人说起这个故事,感叹台湾同胞为人处事的讲究。
我爸教的很多事情,年轻时我都觉得没必要做,不乐意做。现在年岁渐长,才慢慢明白,我觉得没必要,只是因为自己根本就没看懂。
人情世故不是我曾经以为的「算计」或者「精明」,而是像雷磊,像记得合作伙伴饮食偏好的小姑娘,像在台中和台北两个城市间奔波只为尽地主之谊的朋友,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关心。
我学习DISC的老师李海峰说过一句话:
独处时照顾好自己,相处时照顾好他人。
我觉得,这才是对「人情世故」最好的注解。
为每一位长辈单独准备红包、寄一张明信片、记得饮食偏好和禁忌、说一声生日快乐、送一份伴手礼……
这些都是很小很小的事,只是多想了一点点而已。
可是,看起来很小不值一提,传递到他人心里,却能泛起情感的涟漪,一圈一圈延绵许久。
刚毕业的时候租房子,我遇到一对老北京房东,已经退休了,家里孩子跟我岁数差不多。
当时那套房子,看起来脏兮兮的,由于在二楼光线昏暗,旁边还有一个小学,早上会非常吵。唯一的优点,就是离单位近,走路20分钟,坐车两站地。
最后让我决定租下来,是因为房东大叔说了一句话:
姑娘,你要是不着急住,就等我一个月,我把这房子重新收拾收拾,你住得也舒服一点。
一个月以后,我和房东大叔约好见面签合同,进门就惊呆了:
破旧的木地板全部换成了干净的地板砖,墙壁重新粉刷过,窗帘也洗干净了,厨房厕所全部翻新。除了家具和电器没有换,这就是一间新房。
大叔还说,柜子桌子,阿姨都用消毒液里里外外擦了好几遍,你放心用。
我当时特别感动。
他们给房子重新装修的钱,远远超过了我支付的一年房租。
这房子我连续租了三年,每次房租都是按年付清。
后来我也有了个习惯,自己的小房子出租前,都会叫小时工来打扫干净。
李海峰老师还说过一句话:
这是个懂比爱更重要的时代。
我对于房东夫妇而言就是个租客,只是他们懂得干净的居住环境谁都喜欢,选择了自己多做一点。
这份懂得,真的让人很舒坦。而说这句话的李海峰老师,则是实践「懂比爱重要」到极致的代表。
最近在给我的第一本书上市做准备,作为一个新作者,其实内心很惶恐,很多的担忧。
海峰老师老早就跟我说,推广计划定下来告诉他。之后,更是在和喜马拉雅合作的《DISC人际关系训练营》线下分享会北京场,加上了我的分享环节,为我聚人气。
这个训练营,已经是喜马拉雅123知识节总销量的第一名,线下分享会这么好的展示平台,海峰老师想到了要推新书的我,即使分享会当天书还没有正式上市销售,也愿意给我搭好平台。
其实我平时跟海峰老师的交流并不多,可是就很奇怪,他总能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出现,而且一出现就是大招。
「你没事的时候我们各自安好,你有事的时候,我在。」
我从海峰老师身上看到的「人情世故」,是带着恰到好处的界限感的处事智慧,既让人感觉到在乎和关心,又不会因为距离过近而倍感压力。
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柔韧如水。
海峰老师和我爸都很重视「人情世故」,他们的差别在于,我爸喜欢说给我听,海峰老师是上课的时候说,课上完了,就做给你看。
他说「我们要增加给的能力,而不是要的习惯。」
行为比语言更有力量。
他和喜马拉雅合作的《DISC人际关系训练营》,除了音频课程和持续一年的社群陪伴,赠送的性格测评和福利课价值就超过本身的学费,还额外有DISC学员赞助的价值好几百的实物礼品。
我觉得海峰老师可能是翻箱倒柜地找了一堆东西,就怕给的不够。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如果你正面临人际关系的困扰,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水平,
如果你希望拥有更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我真诚地推荐李海峰老师的DISC课程。
早一点看懂「人情世故」,多一点懂和给予的能力,机会、快乐、幸福,都会来得快一点。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