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要懂得这2种心态!
文章作者‖魏晋寒
图片来源‖网络
有句话说得很对:“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
相同的事情和境遇,使用不同的心态处理对待,往往就会获得截然不同的过程和结果。
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
幸福的人,并非全是物质的充盈和环境的优越,心态往往占有很大功劳;不幸的人,很多时候也不是物质的匮乏和境遇的蹉跎,而是自己的心态没有及时调整过来。
——
——01较劲心态,留不得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竞争”意识——敢做敢当,敢言敢拼,敢争敢闯,提高自己的人生上线,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把属于自己的东西争取过来。
然而,竞争不等于较真,拼搏更不是盲目的索取以及不知足的贪婪。
面对生活中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得失利害,我们应该放手的时候要精简放手,应该豁达的时候要谦虚豁达,应该看淡的时候要洒脱淡然。
前段时间,同事阿冰有些愤愤不平,气愤之色全然写在脸上。部门同事担心阿冰家里出了什么事情急忙疏导安慰,询问之下这才知道:原来阿冰又在网上和某个网友对峙起来了。
如今的互联网,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观点论断,比如说:
A车好,还是B车好;
球星A地位高,还是球星B地位高;
某个电视剧是经典,某个电视剧是垃圾;
谁谁谁有才艺有演技,谁谁谁只会混迹综艺;
……
人们分享自我观点的方式越来越便捷的同时,越来越多南辕北辙的意见、观点、论断、想法出现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变得格外斤斤计较,发誓要用自己的“长篇大论”说服对方。然而,如此大费周章非但不会有什么实质意义,反而会让自己钻了牛角尖,变得更加偏激和懊恼。
互联网上,我们总是希望说服别人;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又总是希望攀比过别人。炫耀、嫉妒、攀比、虚荣心等等一系列情绪也是斤斤计较的重要表现。
然而,真正的幸福,一定不是和旁人的攀比和衡量,而是和“自我成长轨迹”的映衬和思考。一味活在别人的价值体系、成长节奏、得失氛围当中,是一件很可悲、很可怕的事情。
该计较的时候,我们自然要计较;该无视的时候,我们更要静下心,活在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上面。
——
——02自卑心态,要不得
书画家汪国真说过:“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描写一个人自卑的若干表现:
有些自卑的人,即便是在下公交车叫司机师傅停车这件小事上,他们也会在心中反复酝酿好久;有些自卑的人,他们总是因为别人某个冷落表情,就会陷入“自己又犯了什么错误”的自责情绪;还有些自卑的人,他们在吃饭聚餐的时候总是纠结自己应不应该买单,对方付了钱又觉得亏欠了对方。
当然,自卑的表现还有很多很多:不敢和领导打招呼,不敢看对方眼睛,不敢在团队中表达观点……
自卑的人,多多少少会活在自我设置的压抑、恐慌、排斥心境当中,然而这种“压抑”情绪又会反过来使人们更加自卑,如此形成一个为人处世、自我成长的恶性循环。
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习得性无助”,本质上是指长期积累的负面生活经验使人丧失了信心,继而丧失了追求成功的驱动力。简单来说,就是越失败的人,越害怕失败;越不敢表达的人,越害怕表达……
想要走出自卑的心境阴影,最好的办法就是鼓起勇气,迈出最为重要的第一步,甚至是第一小步。
我们都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有些时候,我们思考、谋划、掂量的越多,反而越发不敢行动,倒不如凭借一股脑的寸劲让自己瞬间行动起来,这样反而会收到更好的结果。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意思是说:天底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只要肯付诸行动,困难的事也变得容易;如果不躬行实践,容易的事也会变困难。
出于自卑情绪而不敢做某件事情的人,恰恰是因为人们做这件事情的次数太少。比如说在团队中表达观点建议,
第一次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头皮发麻、惴惴不安,担心自己语言组织能力的不足以及观点的偏颇和幼稚,使得别人嘲笑和反感;
第五次的时候,虽然我们依然还会患得患失,吞吞吐吐,但已经没有先前那么大的心理压力;
第十次的时候,我们已经能够把心里的观点和建议,组织更加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二十次的时候,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原来团队表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
——写在文章最后的话
人这一生,心态往往比处境更加重要——既不能紧绷过度,又不能松弛懦弱;既要懂得据理力争,有要懂得大度豁然……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生活在独一无二的环境当中,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得失利害,寻找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处事心态。
心态对了,生活也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