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空间想法每天写1000字

注水理论

2018-11-17  本文已影响69人  始终在路上

        一杯清水,如果注入一滴墨汁,整杯水就会变黑,要使这杯水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是非常困难的,但也有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再不断地往杯中加清水,通过稀释作用,使水重新变清。

这个道理延伸至人的思想也是如此,一个人自婴儿出身开始,就如同一杯清水,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被注入清水和浊水,注清水越多,则杯中之水越清,注浊水越多,越杯中之水越浊。人的思想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受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正确的思想观念就如同清水,错误的思想观念就如同浊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把一个人培养成什么样子,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青少年,在大学毕业之前,那是其“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你给他灌输什么样的“三观”,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三观”。

《三字经》语: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小孩成长的环境对其一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孟母都知道这个道理,而现在很多家长却并不明白这个道理。父母的“三观”以及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的为人处世方法会影响子女一辈子。“观其父母,便知其子女”,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个人步入社会以后,平时的思想教育同样重要。一个单位应经常组织所属人员开展积极向上的思想教育活动,这是一个不断往杯中注清水的过程,如果一直没人注清水,则浊水会自动注入,长此以往,浊水就会逐渐占据上峰,整杯水就会呈现浑浊的状态。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的发展过程。

所以我们说,一个人一两次不参加教育不会出问题,如果长期不参加教育必定会出问题。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不要以为清水少就不去灌注,也不要以为浊水少就让他注入。

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是如此。这个阵地你不去占领,自然就有其他人来占领。

大家都知道,新版台湾历史教科书去中国化的问题。台湾当局自李登辉开始就在教育领域推行“去中国化”,到蔡英文时期更为严重。自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上台后,发动“去蒋”“去孙”“去孔子”“去黄帝”“去郑成功”等一连串“文化台独”运动。其目的就是在青年学生中灌输“台独”思想,这是一个不断往杯中注浊水的过程,试想再过几年,还有多少台湾新生代会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呢?

支撑一个民族、国家的最根本最深沉的力量,不在于经济,不在于军事,不在于政治,而在于文化教育,在于普遍的从小开始的教育。

这几年,中国中小生的教科书也在实行改革,应更加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充实到教科书中,这是一个不断往杯中注清水的过程。

唉!注清水的道理很容易被人理解,但是学生的思想教育为什么就没有人重视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