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大师练成宝典

2018-05-10  本文已影响75人  记忆大师杨雁

我们看到很多电视节目都有展示记忆的项目,我们很多人都会感觉特别的奇妙;然而当你真正去了解后,你会发现,它很神奇,但不神秘。

右脑拥有比左脑强大100万倍的记忆潜能,发挥右脑的超级记忆力,要把握两个关键词:感官、联想。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抽象的东西不容易记,但是画面却很好记。

记忆的方法就是要在记忆的过程中尽量引入鲜明的感觉对象。

鲜明,就是要尽可能夸张、荒谬、动态、有节奏、有韵律、色彩斑斓。

我们更容易回忆起那些突出或独特的事物,发现这一现象的心理学家叫冯·雷斯托夫,因而这种记忆现象也被成为“冯·雷斯托夫效应”。

要尽可能调动更多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动觉。

比如学英语的时候同时听、看、跟读,学习效果要远远好于只看不听不读。

联想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记忆内容之间的联系程度,体系化的信息比碎片化的信息容易记忆。

二是记忆内容与既有的知识网络联系的程度,联系程度越高越容易记忆

关于第一点,我们常说理解之后的知识记得牢,实际上信息的深度加工就是一个建立体系的过程。

关于第二点,我们都有这种经验,一个领域我们的知识体系越完备,吸收起新的知识就越容易。而一个领域我们越陌生,吸收新知识就越难。

就像一个渔网,网眼织得越密,打的鱼就越多。

左脑的工作方式是从部分到整体,它相对来说比较关注细节,所以我们说,左脑只能看到一棵一颗的树,而无法看到整片森林。

而右脑的工作方式是从整体到部分,它更关注全貌,所以我们说右脑能看到整片森林,而不是一棵一棵的树。

为了发挥右脑整体记忆的优势,我们要尽量让知识体系化,并在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网络之间建立联系。

学习任何东西,都是开头最难,因为此时还没有建立起知识网络,新的知识无处附着。

此时会出现一个“平台期”,在这段时间里进步很慢,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段时间不重要。

到了某一个时间点,学习效率就会直线上升,这是因为前期的学习的积累终于建立起了初步的知识网络,量变产生了质变。此后一日千里,学习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快。

记忆法就是充分运用形象和联想的原则去达到记忆效果的方法。

定桩法

定桩法是记忆法中最重要的一种,所谓定桩法,就是用已经记住的信息作为桩子,记忆新信息时,运用联想和想象和已经记住的信息进行连接。在回忆的时候,先回忆已经记住的信息,然后回忆联想后的新信息的图片,最后回忆出新信息。

什么样的东西适合作为桩子呢?

就是那些能够进行清晰排序的、已经牢记于心的信息。比如数字、人物、身体部位、地点、熟语等等。

不同的记忆内容适合用不同的桩子,这需要我们在练习的时候不断摸索。

例:科学精神包括理性精神、实证精神、独立精神、民主精神、批判精神。

可以用熟语桩

比如 “白毛浮绿水”

理性精神:头脑清楚明白

实证精神:想象一个科学家拿着放大镜观察羽毛

独立精神:泛一叶扁舟浮于江海之上

民主精神:台湾政坛的绿营:民主进步党

批判精神:水滴石穿

也可以用身体桩

“头、耳朵、眼睛、鼻子、嘴”

理性精神:头脑聪明,理性发达

实证精神:耳听为实

独立精神:想象周星驰电影《百变星君》里的“凌空瞪”

民主精神:联想倡导民主的法国大革命,法国人的鼻子很大

批判精神:批判要用嘴,可以想象《九品芝麻官》的画面

由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联想的方法:

抽象变形象(比如“独立”和泛舟)

找共同点(比如“独立”和“凌空瞪”)

组词造句(比如“耳听为实”)

通过动作(比如科学家观察羽毛)

通过媒介(比如利用法国把鼻子和民主联系起来)

合二为一(比如“白”“头”和“理性精神”)

功能替代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越多,记忆新的信息就越容易。

串烧故事法

串烧故事法,就是将原本没有规律的杂乱信息串烧成一个有意义而且有趣的故事或场景,运用脑海中想象的画面就可以轻松地把它们回忆起来。

例:树、鸭子、耳朵、红旗、钩子、勺子、拐杖、葫芦、猫、棒球

编故事记忆:一棵参天大树上,站着一只像鸵鸟一样大的雪白色的鸭子,在树上叫着嘎嘎噶噶,它的耳朵像纸扇一样大,耳朵一动把树旁边的红旗都吹倒了,这时一名身穿绿色军服的解放军他左手拿着钩子,右手拿着勺子去钩红旗,将红旗挂在了一根插在土里的拐仗上,这根拐杖有东方明珠电视塔那么高,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一只黄颜色的葫芦,葫芦像坦克一样大,从里面走出一只白猫,白猫手里拿着根棒球。

以上这个故事中运用了形象鲜明的原则。

比如:像鸵鸟一样大的鸭子(运用了夸大图象的效果);雪白的鸭子(运用了图象颜色的鲜艳程度);从天上掉下来一只黄颜色的葫芦(运用快速运动状态效果);故事编写的简单,方便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

画图法

画图法的代表就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本身就是知识的深度加工,而其呈现的方式也是一种图形,在思维导图中线性的知识被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了知识网络,因此更易于记忆。

画思维导图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方便复习。新信息首先被储存在短期记忆中,要把信息变为长期记忆,至少需要重复5次(学习结束之后立刻复习一次,1天之后再复习之后,1周之后再复习一次,1个月之后再复习一次, 3个月或6个月之后再复习一次)才能转换为长期记忆。

思维导图的的绘制就是第一次复习,之后的每一次复习都只需要回过头浏览一下“思维导图”,如果有新的收获还可以在思维导图上添加内容,十分方便。

歌诀法

声音也是一种形象,歌诀法就是利用声音的节奏、韵律来记忆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

鲁迅先生的老师章太炎说过,“儿童记诵,本以谐于唇吻为宜。古人教学,多用于此。”

汉字作为单音节的语言,很容易编写句式长短一致、节奏感强的歌诀。

古人非常擅长编写歌诀,比如蒙学读物《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还有中医里的《汤头歌诀》、《药性歌括四百味》等。

金庸先生把自己的小说编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生动形象,非常便于记忆,这种把第一个提出来编歌诀的方法叫字头法。

我们自己也可以试着把需要记忆的东西编成歌诀,编歌诀的过程,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而编写时有时需要打乱顺序,也可以锻炼右脑整体性思维的能力。

动作法

人的动作也是一种形象,动作法就是把记忆的内容和特殊的动作(如手势、表情、舞蹈)联系起来的记忆方法。

泰国电影《天才枪手》里的天才少女发明了一种神不知鬼不觉的作弊方法,她把弹钢琴时的手指动作和ABCD对应起来,通过手势给同学传递答案。后来,她在一次不可思议的作弊中,更是用这种方法快速地记住了考卷的答案。

所有这些记忆方法的关键就是要巧妙地运用形象和联想,而记忆法的训练又会反过来增强右脑的成像和联想能力,有助于练成右脑的照相记忆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