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君,逃离北漂
7月,天气炎热,这个日子,也是众多大学生毕业的时候。一群群人拉着行李,最后一次穿梭在校园之中,或许不久还会回来,或许一别便是永恒。大学,一个充满年轻气息的地方。七月,却是各种告别与不舍。有时候想想,遇到的每个人,待过的每个地方,不过是匆匆人生的一缕缩影,注定,大家都是个校园过客。�
常君,也是茫茫毕业大军中的一个。或许是家庭条件与自身孤僻性格的缘故,他毕业离开学校的时候,没有人送别,孤零零的,他常常把自己比喻为一只落单狼群的哈士奇,当然这样的比喻也只有自己知道为什么,也许这就是常君的一种自嘲方式吧。大学时候,独来独往,从不与人交流,在一些老师眼里,即使见到常君,也会误以为别的班的同学;对于自己四年同专业的同学来说,常君这个名字提起,好多人的反应会是一愣,然后再仔细想想,将信将疑的说道,好像我们专业还真有这么一个同学。
就是这么一个人,刚从学校的枷锁中出来,如今却要独自走向更大的枷锁。离开学校之后,第一个重要的事情便是找工作。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一到大三大四便会逐渐面临工作的选择,有人会选择实习,参加招聘会,准备考研,公务员……等到毕业之后,要么继续深造,要么直接去公司报道等等,总之有目的地可去。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毕业之后开始找工作。
站在拥挤的公交站牌前,再三确认了27路公交车会路过火车站,常君站在人群的最后面,一向不喜吵闹的他准备等人少了再去坐车。靠着路边的一棵大树,放下手中的两个行李箱,擦了擦额头上渗出的汗珠,闭上双眼,静静的深呼吸,四年的大学生涯刹那间如白驹过隙般闪过脑海,想想自己四年的改变,只能说是一言难尽。 抬起头,一直麻雀独自站在树枝上,两只爪子苍劲有力,几乎快要镶嵌到树干里面,眼睛看着城市的远方,偶尔抖抖身上的羽毛。是它,常君认识它,这几年常君独自一人的时候,经常会有一只鸟飞来,落在自己周围,倾听自己诉说,当然也只有它愿意听。说来也怪,一次两次如此,时间长了,犹如好友一样,今天本是离别之日,“好友”当然要来相送。
但凡生命皆有灵性,若有可能,带你离开,你仍然自由,我依旧有伴,奈何咱俩终究道不同,也罢,鸟兄,保重。望着车前渐渐稀少的人群,常君费力的提起行李,慢慢走上公交车上……
旅客朋友们,北京站已经到达,请拿好自己的行李,通过广播之中传出的声音,常君可以确定,没错,北京到了。像许多北漂一族一样,常君也来到了北京,早就听闻北京的机会多,年轻人发展的机会也多,也许在这边会遇到伯乐。 常君出了火车站,一眼望去,茫茫人海,望着眼前的匆匆人群,突然间,不知何去何从。
“咕,咕”几声响起,先不管去哪,填饱肚子再说,在拥挤不堪的火车车厢度过一晚上,现在状况简直又饿又累。走了没几步,瞅见一家面馆,北方人到哪都喜欢吃面,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几百米的路程,感觉一直在接近,就是到不了,似乎这段距离很长很长。
“老板,来碗面,要大份的,不要葱,多放辣椒和醋”,一气呵成,没有停顿,无论到哪常君都保持着多年在面馆点餐的习惯,说完之后找一个人少的地方坐下来,拿出提前准备的北京地图,找出铅笔,标出自己当前位置,然后找到北京的各个人才市场,再用铅笔画一个圈。本身带的钱也不多,容不得在这边休息一天,若是今天能找到好工作,今晚给自己加餐,我要吃大排骨,鸡块,还有蒸的浑身通红的大闸蟹。
“面来了”,一声服务员的呼喊,将常君从遐想的世界中带回了现实。望着碗中的面条,分叉的一次性筷子,桌子上破旧的醋瓶,还有只剩碗底的辣椒酱,常君轻笑一声,只要能在北京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今日就权且填饱肚子吧。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吃着,吃到一半,喊来服务员,来碗面汤。原来是吃的太急了,噎住了,一直打嗝打个不停,情急之下赶紧让服务员送碗面汤解解围。看着周围一起吃饭的人,常君有点不好意思,毕竟这是第一次来首都,至少在行为上看着不那么土气才行。
结完账,一碗面20块,有点心疼,要是在自己老家可以美美吃上三大碗面,没办法,总不能在北京吃霸王餐吧,有那心也没那胆啊。填饱肚子,常君拖着行李,按照自己之前找的路线,先去距离火车站比较近的人才市场碰碰运气。 上公交车的时候,常君专门挑了一个靠近车窗的位置,以便趁着空余间隙,好好欣赏大城市的繁华。
半小时的路程眨眼便到,沿途的风景依然回味,常君不得不带着尚未尽兴的心情下了车。眼下正值毕业找工作的高峰期,在人才市场外面就能听到各种就职招聘声音,一眼望去,大多数人和常君一样,都是今年新毕业的大学生,门口还有不少人发着传单,宣传着自己的公司多么好。初次找工作,还是小心点好,常君没有搭理那些人,经常在新闻上看到各种负面消息,容不得丝毫大意,虽然常君也知道,那些公司也有可能是正规公司真的在招聘新员工。人才市场比想象中的大得多,形形色色的求职者,找到工作的喜笑颜开,依然没有头绪的脸色凝重,还有一部分像常君这样一样,带着期望与自信,在求职人群中来回穿梭寻找合适工作。
“要求一年工作经验”,唉,又是硬性条件,转了一圈,眼神从些许期望变成点点迷茫。常君挨个在公司招聘点看了看,生怕漏掉任何机会,结果一圈转下来,要么是自己学历不够,要么是自己工作经历欠缺,要么就是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
“哎,同学,在找工作吗?我们是做房地产的,对销售感兴趣吗?”,一位穿着西装革履,左手中拿着皮革手提包,右手捏着一摞传单,向来来往往的找工作的人询问。
“销售?哦,不好意思,这不是我自己要找的工作”。常君一听是销售,第一时间回答道。按照自己性格,最好的工作便是做一个技术人员实习生,那些成天与人打交道的销售,本来就不善言语的他,对打交道这种事情还是有点反感。此时,想起苦苦四年大学所获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不再那么沉甸甸,仅仅是两张轻飘飘的纸张一样,没什么含量。
在北京度过的第一个夜晚,常君找了一家便宜点的地下室,基本上房子里面正好能躺下一个人,不过对于他来说,这就够了,不求富丽堂皇,凑合着住就行,明天继续出发寻找工作。习惯晚睡的他今夜却是沾床即睡,也许是他太疲惫了,也许是白天的不顺只能通过睡眠来遗忘。
“旅行的人不会感觉疲惫……一首熟悉的铃声在耳边响起,常君睁开惺忪的双眼,顺手关掉铃声,打了一个哈欠,用双手搓了搓脸,新的一天开始了,习惯性的思考今天上什么课,然后回过神来,望着空荡荡的地下室,冰冷的墙壁,阴暗的过道,终于明白自己不再是一个学生了。从今天起,再也不会有定向来源的零花钱了。
匆匆起床,打开水龙头哗哗的流水,洗脸过后,终于清醒了。手里拿着简历,兜里装着硬币,心中怀着梦想,又是一天的找工作。 早晨恰逢上班高峰期,公交车上拥挤不堪,地铁站内更是人声鼎沸,常君挤在人群中,第一次体验北京的上班族的路上,没有丝毫兴奋,有的只是性格中的不习惯。
人才市场依然是人流不减,像昨天一样,常君不断的寻找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问问这边,看看那边…
“不好意思,你不合适”……
“对不起,你还是看看其他单位吧”……
时间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距离常君来到北京已经一个多月了,没有找到一家合适的单位,在这期间,面试过几家单位,但因其不善言谈,终究没有被录取。他去过人才市场,网上投过简历,向别人打听过工作,最终一无所获。
摸了摸自己越来越搪塞的钱包,回想起一个月来自己的种种遭遇,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属于这片地方。书中描写的北京,网上吹嘘的北漂,各种逆袭,各种辉煌,竟然和自己没有丝毫关系,这一刻开始,常君有了远离北京的想法,去一个小城市,找一个养活自己的工作足矣了。站在天桥上面,望着远处车流不息,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爸,我想回家乡发展。”
或许,北京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奇迹,成功的人,被众人所知,想常君一样,没有任何优势,想在北京一帆风顺的发展,却并不是每个人可以做到的,因为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
想的多,做得少也是大多数的常态,埋在心里的梦想永远只能被埋者,徒有一番远大的抱负只能在网上诉说而已,晚上想好千万路,白天依旧卖土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