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贫穷69
一个人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和认知上的贫穷。
“晓梦,你不用害怕迟到,姐们我可以罩着你。我跟店长说了你是我最好的同学,她不会为难你的。”
“店长她哆嗦我爸的,我爸一不高兴,钱就不往这个银行存了,我爸给银行拉来的那些客户也都跑了,行长都害怕的。他们得靠着我爸生存!”月儿靠过来趴着晓梦的耳朵告诉晓梦。
“你爸的能量真是太大了,到哪里都好使。”晓梦只听说月儿的父亲是鼎鼎有名的大律师,看来这个律师父亲还真是不简单。
“那是当然,我爸就我这么一个闺女,他绝不会让我这个宝贝女儿受苦的。”月儿自豪地说。
晓梦突然开始有些羡慕月儿有这样的一位好老爸了,从前晓梦觉得月儿专横跋扈不明事理,认为月儿的父亲教女无方,一味骄纵月儿宠坏了月儿,历经了这几年的大学生活、打工经历、毕业分配和上班工作这些现实的打磨,再加上去阿辉家看到的现状,晓梦越来越意识到现实的残酷与艰难,像月儿这样有一位能当靠山的父亲,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晓梦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大齐,她很长时间没有给他打电话了,只是偶尔发发微信报声平安,她和父亲的谈话似乎永远只是停留在吃的好不好、这里热不热和她有没有生病、身体好不好这些琐碎的问题上,剩下再也没有什么可深入交流和沟通的事情了。
经济上晓梦决定上班之后再不管父亲要一分钱了,思想上晓梦已经形成习惯从不和父亲说难处,报喜不报忧,说了父亲也解决不了,只能徒增他的烦恼,至于心灵深处的交流就更少了,大齐的见识、他的能力、学识、人生观和价值观,晓梦觉得似乎没有任何可以借鉴和探讨的东西,父亲在晓梦的心里本就是无趣、不喜欢探知社会、探求知识和提升认知的人,他就是个实实在在一老本神的工人,他与晓梦的精神世界已经越来越遥远。
孩子与家庭的关系也许就是这样,特别是在中国,一个父亲如果不能给孩子物质上的依靠,精神上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最后孩子和父亲之间便只剩下表面的亲情,而骨子里的亲情只有靠可怜的血缘来维系了。
晓梦是很可怜的,这些年她在外面吃什么苦、遇到什么难事从来都是自己往下咽,自己去扛,就像她和阿辉谈朋友一直到最后的分手还有毕业分配这样的大事她也没有和父亲提过一句,至于母亲云子,晓梦已经有几年没有和她通过电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