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自由之路-03】放弃对于百分之百安全感的追求
合作意味着信任
犹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单位安排的第一次新入职员工素质拓展活动,其中有一个合作项目叫做“信任背摔”。意思是有一个人站在2米高的高台上,在看不到后面的情况下往后摔,后面则有6-8个人结成解释的网接住这个人。有的人就是不敢跳,他会觉得后面的情况看不见,因而是不安全的,后来在我们的再三鼓励下,才敢后仰倒下。倒下之后,他长舒一口气,说了一句话:
原来这就是信任!
为什么会安排这样一个看似无厘头的拓展游戏呢?其内在的深意在于: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味着放弃个人要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每个人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工作,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不完全可控的,比如把部分的安全感放在对于对方的信任上面,相信对方能够完成与自己互补的工作。当然,信任是有基础的,对一个人越信任,应该建立在对于他充分的了解之上。
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并不现实
有很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喜欢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希望工作稳定,生活无忧,安全也有保障。追求安全感这件事情本身是没有错的,但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反而可能成了一种禁锢。
有多少人,是从小到大的乖乖男或者乖乖女呢?在家听家长的话,不然要被打骂;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不然要被骂做坏学生;有的人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怕丢脸被人笑话;有的人婚姻完全是长辈安排的,不敢有一点违拗……
这种害怕冲突的思想,其实就意味着对于百分之百安全感的追求。乖乖的孩子,长大之后可能做着安稳的工作,结婚生子,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倒也是对社会稳定的一种贡献。只是,生活的矛盾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也会时不时的造访,偶然被社会所欺负的时候也会逼出一声感叹:凭什么我就老老实实的,有些人的生活就多姿多彩?
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其实就好比老老实实钻进别人做好的笼子里,看起来没有什么危险,却放弃了众多无限的可能性。
虚拟空间的安全感
对于虚拟空间安全感的追求,在网络媒体时代,体现的尤为明显。
有一个统计,每个人每天看手机的次数平均超过50次。我自己也有个习惯,做事的间歇首要的事情就是查看一下手机,有没有未读消息,尤其是微信。很多人习惯于空闲时间用来刷朋友圈,生怕错过了朋友的重要信息,以及一些好的文章。
设想一下,如果把手机放起来,一天只集中看一两次,会如何呢?更甚之,手机丢了,一个星期不用,会如何呢?
我有一次被迫的经历,手机丢了,一个星期没用。再次换手机打开之后,满心欢喜以为会看到无数朋友的关心,结果未读信息主要是新闻和与我关系很小的群消息。也就是说,离开了手机,大多数时候,也没什么影响。真正需要与你有联系的人,会通过各种其他途径联系到你。
进一步的说,尝试一下不刷朋友圈,不看微博,不看电视剧,不玩游戏,会发生什么?
本来,你觉得通过以上这些方式,与朋友们在网络上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于是自己不再孤单,大家见面的时候,才有共同的话题可以聊。而我周围就有不少以上全做到的朋友,他们与周围人的关系却不是更疏离了,而是更紧密。为什么呢?
他们更关注于对周围朋友有价值的关心。他们会在重要节日发来及时的问候,与朋友保持一定频率的高效交流,比如打电话、见面等,发现有能够提供帮助的地方会及时提供。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刷朋友圈等大量时间省下来,用在真正热爱的事情上面:比如提升自己能力,关心爱护亲人,等等。
注意,我绝不是说不能刷朋友圈,甚至不要用手机,而是说,大多数人在这上面恐怕付出了过多没有太大必要的精力。
这种虚幻的安全感,可能不如少一点的好。
面子的安全感
有不少人是“好面子”的,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正面的评价,不愿意听到负面的评价;也有不少人是“害羞的”,不敢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不愿意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其实仔细考量一下你会发现,这两类看似截然不同的人,实际上有很大的交集。
好面子,怕丢脸,所以不敢随便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一直害羞。少表达自己,少做出格的事情,就不会丢面子,也就带来了所谓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就好比大姑娘待在闺房里不肯出来见人,自然不用应对外面的复杂,却也丢失了无限的可能性。
我记得自己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因为成绩比较好,被老师挑中上台主持节目。我平时课堂上回答问题是很流畅的,但一想象舞台上所有人的眼光都会集中在自己身上,就惊吓着赶紧拒绝了老师。老师再三鼓励,我依然不敢。后来一直是这样,尽管学习成绩比较好,但只要碰到此类的活动就靠后站,以至于自己的公开表达能力一直比较弱。其实就是因为我太“好面子”了。
工作之后,想法慢慢有了改变,意识到公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就逐渐刻意不怕丢面子,勇敢的锻炼自己。在一个微信写作交流群中,我有幸被选为点评员,虽然我明知自己的水平并不算高,但还是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个工作。第一次点评很紧张,第二次明显就好了很多,再后面便比较自然了。甚至常常听到其他人的赞誉,这应该表明我的点评不算太差。前一阵子参加了一个英语演讲比赛,这是人生中第一次,尽管最终的结果是倒数,但我突破了自己对于安全感的束缚,下一次类似的活动应该就会自如的多。
不怕丢面子,其实才是有面子的真正开始。
关于辞职创业的一些思考
李笑来在专栏中的态度,总体上,是鼓励大家,不要困于当前安稳舒适的环境,放开对于百分之百安全感的追求,将一定的精力甚至辞职,投入到有适当风险的事情中。我对笑来老师的态度,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但是有的人可能理解的有一定误区,这里讨论一下。
有人认为笑来老师是在鼓动有着稳定饭碗职业的人辞职去创业。注意,笑来老师在使用时间的三个大坑中最后一个就提到:“操碎了别人的心肝”。其中对于有人对万众创业现象持否定态度进行了批判。我认为两种说法都是片面的,不同人应该有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的选择。
一个人是否适合辞职创业,与很多因素有关,但主要考察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一是性格是否能闯,是否善于接受新事物;二是冰冷的经济计算,即原有职业的可能收益与辞职创业的可能收益进行比较;三是是否对自己的目标领域有深刻的理解;四是身边亲人家庭的支持。
有勇气丢掉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在对当前大势有基本判断的情况下,辞职创业值得钦佩。并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是盲目随大流,则有些无脑。但这个世界是结果论的,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只会根据其最终的结果。即使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辞职创业也可能失败;即使是一个比较老实的人,也可能恰好走对了方向取得了成功。
所以,对于有勇气辞职创业的人(甚至可能包括将来的我自己),我只能说:
我佩服你的勇气,也祝你好运,但希望你一定要想清楚,并有勇气承担错误的代价。
但无论如何,专注于自己当下的成长,这件事是不会有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