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方法的一点思考
昨天看到学习群里在讨论读书方法的话题,几位小伙伴的分享很有意思,记录的同时也梳理下自己的想法。
一位小伙伴分享:可以把读书当成项目管理。确定读书的目标和目的,书中哪些部分对工作和生活有所启发,可以从哪些地方改变和实践。
她提出三点提高效率的方法:1.先通过线上资料熟悉整本书,列出疑问;2.书不一定都读完,解决自己的疑问即可;3.表格结构化提炼要点用以回顾。
另一位小伙伴附议:读书前提出自己的想要解决的问题,带着目的有的放矢地去读。不建议从头到尾逐字读完。
群主出来分享了她的想法:以上方法对学以致用类书籍比较适用。其他类的就不一定了,传记、科普类等她就是从头到尾读完的。
实际上我一直是逐字读书的。
刚开始的阶段,我几乎看不进去书。拿到书不到十分钟就心情浮躁,注意力被手机或其他事情吸引过去。后来为了自己能坐得住,强迫每天只读十分钟,逐字读。这样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但随即发现,我从头到尾逐字读完,没有总结或读后感,也没有实践。一段时间再看这本书,完全没有印象。于是开始尝试写读后感。
但我读书的速度还是很慢。一次在读书分享会上,听到一位嘉宾分享了她学习到的速读法。借鉴了她的方法后,我读书的速度快了一些。
主要有四步:1.通读目录,大概记录下自己的问题,想通过这本书了解的信息;2.快速地翻一遍书,看看书中的小标题或加粗的文字即可,只有个大概印象,再记录下自己的问题(可以在上一步问题的基础上调整);3.逐字逐章读;4.复盘,写读后感。
用上面的方法,我不仅速度变快了,而且了解了整本书的框架,更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读起来也更轻松了。
为什么我没有跳读呢?一是我自己认知有限,怕判断失误错过精彩的内容,影响前后文理解;二是很多看起来不太重要的部分,恰恰是作者的论证过程,跟着作者的逻辑推导一遍,对逻辑思维也有用。
当然我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我读完后虽然写读后感,但是并不深入。哪些可以用于指导工作和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实践。
近期读书有点懈怠。开了好几本理财类的书,但因为书中太多数字论证的部分,加上我是个金融小白,理解吃力,读的过程有点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