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读后感(一)

看书的感觉和听书毕竟不一样。现在很多听书App,概括提炼了书的精华,讲给听众,也能大概明白作者的意思。但是想要和作者深情对话,真正经历一个睿智的朋友,最好还是阅读原文。所以听书和看书兼而有之比较好。
买了这本书,《自尊》。不错的一本书。前段时间看过一些心理学的书籍,对自己已经有了帮助。刚开始看序言,觉得这本书有点重复了,仔细阅读,却还是感动。
评判和否定自己,追求完美。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各种不对,各种欠缺。这么多年了,竟然没觉得有啥不对劲。可是自己陷在深深的痛苦之中。因为所作所为没有达到内心的标准。
本书介绍了停止评判的方法,有助于旧伤痊愈,终止妄自菲薄,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当这些看法和感受发生变化后,一系列连锁反应会给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变化,帮助你逐渐挣脱枷锁。
第一章,自尊的实质。本书拟在使用已被证实的认知行为疗法改变你对生活的看法,从而提高自信。它会帮助你认识到你常常不由自主地对自己做出的负面评价,从而学会形成新的:客观的、正面的自我评价,提升自尊心,走出缺乏自尊的困境。
摧毁自尊需要时间,建立自尊也需要时间。自尊的提升,可能是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成果。
自卑问题有两种基本形式:情景方面和性格方面。情景方面的自卑往往只出现在某些特定情形中。性格方面的自卑常常与早期受虐或是遭遗弃的经历有关。在这种情况下“错在自己”的想法更为普遍。情景方面的自卑问题,关键在于正视认知扭曲,强调优点多于缺点,形成应对错误和批评的特定能力。性格自卑则需要着重培养对方自爱、客观的态度。
有助于自尊的认知重构。给批评赋予人性有助于来访者将内心自责的声音变成外在的具体事物。同时认识批评者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护自己远离被人拒绝的痛苦。但是,批评不是唯一驱散对失败、拒绝的恐惧和负罪感的方法,我们可以发明一些新兴、无害的方法。
自尊不仅仅包含看到自己的优势,它也是一种接纳、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可以通过训练形成宽恕和善意的内在声音。我们可以不停地重复自我接受的口头禅,直到一种新的态度开始在来访者心中生根发芽。
有四个特殊问题会打击自信心:不容变通的规则和规定;完美主义;无法接受别人的一丁点儿的批评;底气不足。
总有一本书,能回答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