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勇不止步

关心粮食和蔬菜,兼谈创业

2015-05-05  本文已影响26人  杨柳青UP

今天得知,微博上认识的一个90后小伙伴毕业工作了半年后现已辞职,目前正全心全力准备与人合伙在成都开一家米粉店创业,预估7月正式营业。我认识的人中,他不是第一个辞职创业的,相信也不是最后一个。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餐饮项目一直是普通人创业的热点,尽管近年来高端餐饮倒闭了不少,但在大众餐饮市场却出现了创业潮,而且来自媒体和互联网行业的聪明人看到了餐饮行业存在的机会和问题,都开始“跨界打劫&降维打击”进入餐饮业,比如雕爷牛腩、西少爷、伏牛堂、黄太吉和叫个鸭子。开篇提到的这位小伙伴在大学里就特别关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餐饮的创新,米粉只是一个起点,他原话说:“对我来说,如果做餐饮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创业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么,去卖米粉就是对快乐开了一个平方!”而我擅长品牌传播和社群运营,而且对服务业和娱乐业有着较深理解,也一直计划通过创业实现财务自由和精神上的富足,重点分析了家乡的一些特色美食之后,我认为很适合借助互联网工具和方法论去做单品突破,在这个竞争并不激烈的市场中还有非常多的机会。

大学期间,在重庆我对创业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启蒙和实践,但由于精力和资金局限都没有坚持做久做大。重庆是一座来过了就让人留恋的山城,不仅有山有水绿化好,还可以打望美女,更有许多美食让人难忘,我的直观印象里重庆大学生创业也集中在餐饮界,尤其是在大学城地盘,在重庆交大也有无届青年餐馆和故事餐饮这类案例。甚至自己两年多前在确认了开咖啡馆的难度之大后也一度有过在学校周边开家小餐饮店创业的想法,一是因为中国餐饮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其实很辛苦,也有陷阱),二是我一直觉得学生和女人的钱比较好赚。虽然最终没开成小店,但那之后我一直对动手做菜怀有很浓兴趣,也常常关注食评。当然,校园O2O也正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另一波热潮,不少人毕业工作之后辞职返校创业,通过微信经营水果店、零食店、鲜花店和打印店等,最近还听到一个在微信上卖爬爬虾赚大钱后开线下实体店的例子,这里因文章主题关系不多叙述。但在互联网+和O2O浪潮之下,餐饮业正面临双线作战变革,同时有报道指出餐饮行业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以外卖为代表的低客单、高频次服务和以私厨为代表的高客单、低频次服务尤为突出。

关于做餐饮,一般认为选址和口味最重要,其背后凸显的是客流和菜品的重要性。做餐饮跟互联网一样,其实也是在经营流量的生意,选址直接影响到人流量。这里要特别说一下,学校周边餐饮由于地域半径的限制,不要盲目打折、做活动,更多地应该挖掘学生需求让自己成为学生社区的某种唯一象征来保证客源,比如说起老地方(无届青年餐馆前身)的时候我会自然给其贴上慧园里适合学生聚餐场所的标签向他人推介,但在其改名之后这种标签在我心里弱化了。除了选址本身优势带来的客流,大众传媒时代可以用微博、微信等直接连接目标消费群,降低导流营销和品牌传播成本,以及通过建立庞大的消费社群来衍生其他盈利。但做餐饮最后还是要回归产品本身,菜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才是最重要的。菜品品质其实用黄太吉的口号“良心料,老味道”就能概括,而口味好坏由两个关键因素决定:一是食材、二是能hold住这些食材的手艺人,这也意味着独家配方和做菜标准化的重要。好吃才能提高回头率,促进老顾客带新顾客,传递口碑。服务质量的重要不言而喻,海底捞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始人张勇的经营理念即“把人伺候好”,日益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愿意为最好的产品和最周到的服务进行高价买单。

餐饮业经营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就是翻台率(即每张饭桌在一定用餐时间内被客人使用的次数)。在厨师数量固定的情况下,提高上菜的速度,就要尽量撤掉那些做起来麻烦、上起来慢的菜品,打造几款后厨备菜耗时短的精品菜;其次适当下调那些经常被顾客点到、需求量多的菜品价格;再次将餐厅酒水的价格稍稍上调,鼓励消费者多吃菜少喝酒,翻台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此外,可以借助微信等工具搭建餐饮管理系统,打通餐厅从服务到运营的整个流程,让点菜和买单这些行为在店外提前发生。

以上也只是脑力所及泛泛而谈,可能有人会问我到底什么时候创业,此刻我也没有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即使创业也不一定就以家乡美食切入餐饮业。关于创业,我有很多信条和原则,比如合伙人尽量不超过3位,不能动用父母的钱,等等。目前我只能先把这个盈利模式放下,我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团队,对于财务把控也没有特别清晰的理解,距离创业那天还有很多路要走。如果你也关心粮食和蔬菜,对创业感兴趣,可以跟我一起交流分享。

————

我的微博@杨柳青UP

微信公众号:iyangliuqing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