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影评
一个成人用品贩子,一个想自杀的白血病人,一个舞女,一位牧师,一个农村来的杀猪人,还有一个警察,和各类的广大群体。
什么是生活?成人用品贩子无助于带孩子出国的前妻,白血病人无力于天价药费。舞女卖力于众人起哄的甘之如饴,牧师助人脱离苦痛借以信仰之名。杀猪人无视垃圾桶在旁吸食蛋炒番茄,警察办案出于勇敢与正义.。
何以继续?“我去可以,你得先给我钱呀”,他迈上了偷渡之路;“有钱赚,有药吃”,他欣然同伴运输;“比正版药便宜”,她聚集病人互助;“主也会让你这样做的”,他号召群体接受“低廉救助”;“你得还我钱呀”,他面无表情肩扛药箱大步上路;“你必须办好这个案子”,他孤勇前行只因有法律做支柱。
不乏有欢声笑语。儿子要钱只因他比后爸亲,想要求生只是想听孩子叫声父亲,摔钱让男接待员跳钢管舞时多么过瘾,用英文打通渠道主会保佑你。不再痛苦分药也不必出于仗义,受到上级认同是最大的鼓励。还有把钱撂上天随风飘扬的激情,合伙人一起在火锅桌前碰杯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狂喜。
何来艰辛?与庞大假药工厂对立始终不容易;不再有钱看病还被最初给自己带来希望的人抛弃;存在一个生病的孩子让用自己的身体报答男人都变得不便利;年老体衰的牧师被质疑,杀猪人始终还是个二十岁的孩子无论他多么无惧,警察再有同理心也不过是个受上面命令做事的下级。还有送孩子去机场颓然转身留下的背影,做了化疗也没能胜过疾病的绝情,想扩大救助范围却因害怕法律只得叫停。还有勇敢站上台揭露真相却被打还进局子留了案底,最后一刻为了情谊舍己而再也无法找回淡忘的亲情,想做个好警察却无力地看着上级纵容“法大于情”。
温情从未消失过。从只想赚钱的假药贩子到后来愿意一个月亏几十万的人,打一开始就因为孩子而想活着的父亲从未怪罪过中途抛弃他的朋友,还有“为主”舍身的牧师和永远“义”字当头的孩子,更别说宁愿受处罚都不忍再办案的警察,以及第一次见和最后目送警车都取下口罩的白血病人们。
但无奈仍是存在。为民亏本仍被抓,只能让他人转告孩子“他爸爸不是个坏人”;真正的假药商可以暂时逍遥自在;牟利的大公司联合政府关闭任何威胁到他们利益的制药厂;还有跪在地上痛哭求情的弟妹,以及对“法大于情的事难道见的还少吗”无可奈何的警察。
结局还是充满着正能量。真正的假药商被捉拿归案,被审时居然存留了最后的底线;白血病人们不忘感恩留念“恩人”;牧师一直为信仰而做事;政府感人地减刑两年,出来之后喝一场酒还可以重新开始。
矛盾一直充斥着影片。生的希望与现实对立,当利益摆在眼前如何选择?法律与情理谁站主导地位?牺牲自己做英雄是否是乱逞能?病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特殊群体,不仅仅是白血病患者.“生命是太薄脆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起年月风雨”,“穷人生不起病”这种现象不是第一次出现,那么政府能做些什么,国家又该做些什么呢?比如医保?可是连医保都买不起的人们又怎么办?
药的定价该是多少?是否该便宜?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靶向药之所以昂贵到要卖几万元,那是因为你能买到的已经是第二颗药了,第一颗药的价格是数十亿美金。”药应该贵,否则没法进行更深入的研制,可是穷人买不起药,那么这么贵的钱又该谁摊呢?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有个词叫“向死而生”,意思是当你真切地感受到死亡临近时才会体会到自己对生命的渴望,一个得了白血病的老婆婆都如此渴望生存,她不想死,想活着,那么活着的人呢?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能为社会做些?又能为自己做些?或许个人的力量还太卑微,没有可以撼动制度的名气和地位,没有拯救很多人于水深火热的财富,也没有舍己为人做英雄的勇气与精神,可是能做的至少有一个,至少可以不变成各个行业中的“假药贩子”,就像有一段话说的那样:“如果天空总是黑暗,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就像迅哥儿说的那样:“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看到了不公,看到了黑暗不是最终目的,看到了是开始,还要继续是做些什么,从自己开始吧,“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在太阳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夜里”,当你把自己点亮时,或许就在不经意间成了其他人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