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做这个,你是杀不死自己的

2022-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水木华晨

悟道:人是杀不死自己的,不要被“抑郁”忽悠,走出来才是王道



今天与大家讨论一个沉重的话题,

我朋友说他家在一个农村小村庄,

每年都有因为各种原因自杀的人,

很多人认为从自杀成功的那刻起,

就解脱了,

就能让自己从这个世界消失得干干净净!

但他最近又听人说,

其实自杀只是永久痛苦的开始,

你杀死的是自己,

但你是杀不死自己灵魂的,

因为灵魂是永恒的

是这样的吗?

其实,

十八世纪被誉为西欧历史上

最伟大最不可思议的人物、

瑞典科学家、神学家——

史威登堡在自己的灵异经历《天堂与地狱》中也是这样说的:

一个人自杀后的灵魂将在人世飘荡,

无法离开人界到灵界去,

无法去轮回,

之后的痛苦折磨是超乎想象的!

他在书中还说,

不管是善人还是恶人,

都没办法消灭掉自己,

因为人类是永恒的存在体;

自杀也是一种杀人,

是违反造物主法则的重罪之一。

但我们也注意到,

每年,全球约有80万人死于自杀,

同时,不光是自杀者自己,

就连同他们的家人

也因为亲人的自杀而饱受折磨;

目前,在高收入国家,

城市的自杀率一般高于农村;

而在中国,农村人口的自杀率为城市的3倍;

那么怎样阻止各种各样的自杀倾向呢?

下面,我给大家简要分享如下几点认识:

一是要注意有自杀倾向的人

发出的各种求助和预警信号;

第一、比如注意他们求救话语;

如“我是个废物,没用的人!”

“不想活了”、

“活着没意思”,

“死了更好”

以及嘱咐和安排身后事等话语;

第二,比如注意他们的行动

如与人讨论或上网搜索自杀方法,

购买自杀的物品,

把珍藏的心爱或昂贵的物品送给他人等等;

第三,比如注意他们的情绪;

如焦虑、绝望,

长时间一个人发呆和哭泣,

持续的自残行为,

以及滥用酒精和药物等等。

如果有以上发出的信号,

就要及时加以救助;

二是,要从全社会消除歧视开始,

来接纳、帮助高危人群;

当今社会,很多人羞于谈论自杀话题,

主要是因为,社会对有自杀倾向的人

还是有偏见的,

总认为有自杀行为或想法的人,

都是脆弱的、无能的、自私的,

因此这些高危人群常常被责备、

被歧视,而不是被帮助。

所以,无论是家人或是整个社会

都要主动站出来理解和接纳这些人,

让他们感到不是单打独斗、孤单无援,

而是站在他们身边的有全社会的温暖关怀。

三是针对高危人群要有行之有效的干预策略

特别是针对易感人群要提供帮助热线,

要培训咨询人员能及早识别,;

同时,还要不断增加心理卫生服务,

减少自杀手段获得,

以及不断增加社区的随访和家庭支持等;

四是针对有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

要注意自身的防范;

归纳起来“五多”

即多交流;

不要孤立自己,包括与家人或社会多交流,

包括与一些灵修的人交流,

获得看问题的新视角,

不让抑郁或焦虑状态在心中

日积月累的累积;

多读书

多读书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

同时也可以缓解一个人的心情,

带来心灵上的慰藉;

多走出家门;

如参加高质量的社交活动、

旅行以及各种健身运动等等,

会使大脑中分泌抑制抑郁的健康激素;

多向精神医师寻求帮助;

通过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摆脱抑郁等精神障碍;

多放下;

佛曰:放下执念,万般自在;

与心中的自己和解,;

人生的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

不要和自己较劲,

不再非黑即白去思考问题,

因为最终伤害的、折磨的是你自己;

不要和往事过不去,

因为它已经过去了;

也不要去计较不属于自己的人和物,

包括分数、美女、荣誉、金钱、

地位、权势等等,

做好当下,不强求,;

总之,人是杀不死自己的,

不要被“抑郁”忽悠来主宰你,

只有走出来才是王道。

宋朝有诗云: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