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读书中国传统文化

钱逊[xùn]说“读经典”

2019-04-28  本文已影响24人  用力读书用心做人

钱逊[xùn]说“读经典”

——在2019年“世界读书日”活动上的发言

我建议、提倡“读”经典,逐步改变学习、传承传统文化、传统经典的方式和途径,从以“听讲”为主逐步过渡到以“读”为主。

现在的情况,学校也好,团体也好,图书馆也好,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大体上都是以讲座的形式进行,这种方式当然也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发展到今天有必要,也可以提高一些。

“读”和“听”是不一样的。

一、“读”是一种主动学习。我这里讲的“读”不是简单的朗读和背诵。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从认识字词、明白文义,到领悟经典的义理,以至于触类旁通,温故知新,由浅入深,每一步都要经过自己的学习思考。这样得来的知识,是真正自己的认识。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经典的思想就真正成为自己的思想认识。

“听”是被动的,主要是听讲演者的意见。听的过程中间,听者只能跟着讲者的思维走。可能中间有一个点很有启发,但是来不及想就跟着往下走了。可以有收获,但是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听到的内容主要是讲演者他们经过读书、研究所得到的他们的理解,是经过讲演者注解、消化过的结论性的意见,很少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虽有收获,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但难以真正成为自己的认识。

[if !supportLists]二、[endif]“读”是直接面对经典,直接和经典对话。这样得来的对经典的了解是真实可靠的。“听”是间接了解经典,是通过讲者的消化、解说而了解经典,我们直接听到的是讲者对经典的理解,而不是经典的原文、原义。

没有一个讲者敢说自己所讲的都符合经典的原义,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不一定都符合经典的原义。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讲法,不能保定完全一定符合原义。

那么我们拿什么做判断?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读,我们只是听过,只是通过听来了解,我们就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我今天听这位先生说,明天听那位先生说,说的又不一样,怎么办?只听,自己不读,听多了有可能到最后是听得越多越糊涂,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如果想真正地、深入地、准确地了解传统经典包含的深刻的意义,就要提倡“读”经典,需要以听为主逐步转向以读为主。

读经典开始的时候不用多。

可以从读一本,读好一本开始。具体来说,读的这一本从哪本开始呢?我建议我们从读《论语》开始。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心的思想是讲什么?中心的思想是讲做人的道理。我们现在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中心问题也在于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做人的道理,立德树人嘛。

《论语》是儒家的最重要的经典。从今天来说,我们可以讲《论语》是我们了解儒家思想,了解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一个经典,也是我们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学做人的,首选的必读书。

所以,我常常拿“读《论语》,学做人”作为讲座的题目。我认为这六个字最简单地概括了我们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中心内容是学做人,途径、方法是从读《论语》做起。

我希望开展一个读经典的活动,具体来说是希望我们开展一个“读《论语》,学做人”的这样一个活动。

说到读书,很多人会有一个问题,没有时间。

这是一个实际的,很普遍的问题。大家都很忙,工作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读书。对这个问题,我想在这里顺便说一个解决的办法,给大家介绍一个读《论语》的方法。

读《论语》,你不必拿出一个整时间说我需要花多少时间把这个《论语》读一遍,或者说我每周、每天拿多少时间来读。可以非常地灵活随便,可以随时随地拿出《论语》来,哪怕十分钟十五分钟,读上其中一章两章。《论语》不是长篇大论的,有的一章就几个字。

我父亲(著名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的一次讲话里说过这样一个读书办法:

读经典,可以日积月累。

《论语》可以一章一章分散读,不一定非得一下子全部读完。今天读一章,明天读一章,一章一章分散读。不论枕上、厕上、舟车上,任何一处都可以拿起《论语》读其一章或两章。遇到有不懂的地方也不要紧,可以先放下,过一段时间你再回过头来读的时候,可能就有新的认识了。

时间上,可以随时随地抽时间读,读一章得一章的收获就可以了。如果每天能抽出几分钟时间这样读,至少每年可以读《论语》一遍,从25岁到60岁,可以读《论语》三十五遍。这里面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积累日久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除了自己读以外,读《论语》也还可以有很多种的形式。可以一个人自读,也可以开设《论语》课堂,由老师带大家来读,也可以有,比如读书会的形式。

读书会的形式这两年在民间正在逐步地发展。民间的、自发的,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找一个共同时间,坐到一起来同读一本书。这种形式正在发展,并且起着很好的作用。

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完全自觉地组合到一起,它可以起一个互相交流、切磋的作用,可以通过以文会友交到一些朋友共同来学习,这个对解除读书中间的困难是很有帮助的。

实际上有一些读书会坚持的时间比较长,也确实有很好的效果。

就读书会这种形式来讲,也有一些困难,比如较难找到从头到尾一直都能指导的老师。在这里我还是呼吁,希望有更好的专家、学者参与到指导读书、读经典的活动中间来。要有老师的指导,要发挥老师指导的作用。

我父亲生前说过一句话,我想用的他这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我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都来读《论语》,都来帮助他人读《论语》。

谢谢大家!

h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