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世纪展品

2020-07-14  本文已影响0人  理性思考空船心态

公元五世纪到公元十世纪是中世纪,西方文明的源泉有两个板块,一个希腊,一个中世纪基督教,这些中世纪绘画的神祇与雅典时期令人愉悦的神祇不同,中世纪以上帝为绝对,为了彰显神性,要把人性部分压制,所以中世纪的绘画人物面无表情

中世纪认为现实与美丽的艺术是诱惑人心的罪恶,形体越美好,色彩越逼真,就越偏离上帝指引的道路-->中世纪的艺术去除一切逼于现实的手法与技术,以失真没有立体感的形象来传达上帝永恒的真理;

在中国没有神权时代,这和中国文化的人间性有关;但不意味着中国皇帝不信奉神-->紫禁城内的春华门的雨花阁是乾隆皇帝的参佛之处

里面有藏传佛像;唐卡是一种装裱在彩缎上的卷轴画,供佛教徒观修 礼佛 积善祈愿,起源于七世纪的松赞干布时期

但对圣经的解释的艺术却人性化一些,是对圣经的图解

而在中国的敦煌,用经变图的方式解释佛教故事

也有人间生活-->用通俗的故事讲解佛经

佛教的婴儿车讲解要知恩报恩,莲花童子象征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皈依佛教前要刷牙 清洁自己....

中国唐代佛教壁画体现的是宗教性与人间性融合的高峰

中世纪基督教的艺术中,西方人认为世界是昙花一现,联系人与高高在上的存在-->事物象征它本身之外的东西

鱼象征基督 鸽子象征圣灵 蛇象征罪恶与诱惑 金色光芒象征上帝 苹果是原罪 圣母手中的百合花象征着纯洁 十字架代表整个基督教

中世纪的艺术图像代表某种意义的符号,一种传达上帝教诲的语言,引导人们理解上帝代表的真理

在东方,真理存在人的内心,依靠个人对人生的体会,这种体验化为绘画中的神韵,浮雕的姿态....

初唐观音以男性身份出现

盛唐之后,形象逐渐丰满,菩萨本无性别之分

宋朝之后线条开始柔美

基督教徒崇拜圣物,圣母的百合花中容纳着圣母的面纱 头发 乳汁

佛教也珍视舍利这种宝物

这种轻盈明亮,高耸入云的建筑称为哥特式建筑,12世纪开始流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