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之后

物联网:互联网发展的终极形态--物联网席卷而来!

2018-05-20  本文已影响29人  下班之后

引言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名叫《物联网》,在讲《旅游,得IP得天下》一书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处于智慧物联网的世界中,因为我本人身处这个行业的中心,和公司的团队因为工作关系,要不停的学习这个行业的前沿知识,对物联网接触的比较多。物联网方面的专业书籍特别多,也都太过专业,如果用讲的方式就会变成计算机课程,就会失去我想把物联网让更多的非这个行业人知晓的初衷。

《物联网》这本书就像一个小册子,是美国人格林加德写的,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绘物联网,没有涉汲太多的技术,读完这本书即使非物联网专业研究人士也会对物联网有一个全新认识,这也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2025年的一天

为了更好的理解物联网,在正式讲解具体内容之前,先讲一个书中描绘的场景,叫《2025年的一天》,其实网上也有类似的视频,大家也可以搜索观看更直观看到物联网对生活和商业的影响,因为这本书写于2014年所以说畅想的是10年后即2025年的普通家庭一天的简单汇总。

周一早上7点,在睡衣向玛丽·史密斯的皮肤发送出轻柔的传感提醒之后,她从睡梦中醒来。几分钟之后,玛丽下床走进安装有能够自动打开水阀调节到她期望的精确水温的传感器的浴室。浴室还配有智能热水器,了解全家人的洗澡规律并相应地调节水温,而且也能够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编程切换到度假模式。当玛丽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的时候,灯会自动开关。她衣服中的运动传感器和智能手机中的软件联合起来对她是否在房间里做出反应并对她的移动进行预测。如果她想自己动手,传统的灯具开关也可以用。

穿好衣服之后,玛丽走下楼梯,咖啡机根据她走出浴室的时间,已经煮好了一杯热热的拿铁咖啡。她从冰箱里拿出一罐酸奶,而冰箱立刻就把这件物品放到了购物清单中。用过早餐之后,玛丽向丈夫约翰和两个孩子詹姆斯与迈克尔告别。约翰会确保让儿子去上学,然后走进自己的家庭办公室。约翰拿出一个冷冻的面包圈放进微波炉里。他点击了一下智能手机应用中的硬面包圈图标,微波炉就将面包圈解冻了。然后他把面包圈放到烤面包机中,烤好后涂上奶油芝士。

约翰在一家大型消费产品公司担任市场总监,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工作。电脑在他走近时进行识别,使用生物认证让他登录系统,并立即在仪表盘上显示主要统计数据——前一天晚上在平板电脑上编辑过的信息和文件按他在那台机器上最终保存的精确状态显示了出来。所有数据都通过云端实现同步。约翰只是偶尔才出门赴约。当他有约会时,就像今天这样,他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他订购了一项在10分钟之内提供可用车辆的服务,他只需按照用时和里程支付用车费用。

玛丽是医生,在她要去当地医院上班时,出门前她会先查看智能手机获取交通提醒和目程安排。掌握了这些信息,她就可以找一条更优的路径或者是任由车辆自动校正路径适应当前的路况。由于她驾驶的是一辆自动驾驶汽车,从家到医院的12英里路程中不需要任何介入,她通常会在这段时间里听车载计算机系统阅读她的电子邮件和文本信息,她会口述回复内容。当完成这项工作后,她会通过语音命令播放音乐或其他媒体。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一家当地饭店的广告板(她已经同意加入了)发送了一张早餐优惠券到她的导航系统,但是她没有理会。

抵达医院后,她将车辆停放在路边的登记区域。车辆将会自动驶入附近的停车场停下。她穿过入口,身上装有RFID标签的工作牌就会通知接待员可以开始为第一位病人准备手术。刚走进办公室,玛丽就拿起一部平板电脑,上面显示了关于病人的图表以及一个显示生命指标、饮食、健康、手术同意书及其他事项的仪表盘。这些数据包括血糖含量、心跳速率、血压、胆固醇含量和体温,通过内嵌在衣物中的传感器及病人手腕上戴的智能手表/健康监视器传递进来。玛丽可以点击屏幕上的任一主题深入了解和查看更加详细的信息,包括追踪当时流感暴发的实时流行病学数据。

那时的医院将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完全不同。病人戴着RFID手环,以追踪他们的运动情况并确保他们获取正确的药品和食物。如果护士出现拿错药的情况,系统就发出视觉和听觉提醒。病人可以使用他们自己的智能手机或医院的平板电脑呼叫护士、调电视频道并订餐。护士、治疗学家和技师也可以在平板电脑上查看医疗数据和信息,包括X光片、超声和药物信息。整个机构里基本上不可能找到一张纸。医生通过电子方式将文件和信息传递给药房和病人。此外,医护人员可以找到离得最近的设备或医疗器械,因为所有东西都设置了RFID标签,显示在网络上。同时也可以实时追踪血液供应和其他重要物品,并预期何时需要并发出订单。所有数据都会储存到医院数据库中,然后数据会得到分析,以更好地理解病人的需求、行为习惯及治疗方法。分析系统分析不断流入的数据,确定何时及如何为病人进行治疗,并基于病人、医院和社会变量决定所使用的治疗途径和方式。

午餐时间,玛丽在智能手机里下订单,然后前往自助餐厅取走午餐。她手机中安装的数字钱包会自动支付餐费。在用餐的时候,她收到了侄子奥斯汀的消息,他将到城里住几天。玛丽通过手机给他发了房屋的数字钥匙。当奥斯汀从机场到玛丽家时,他简单地点击一下智能手机就能开门进屋。三天之后他离开时,数字钥匙就作废了。

过去10年里,约翰的市场工作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通过家里的电脑,他能够查看实时的市场和销售统计信息。他可以看着电脑基于任何一家店面的实时销售情况及产品库存情况自动调节价格。当约翰收到提醒或注意到销量下降时,他可以命令系统分发优惠券,但是只给那些正在商店内的人以及根据其购物清单(由橱柜和食品室内的传感器生成)判定可能会光顾商店的人。约翰也可以观看通过公司会员管理系统采集到的综合数据并制作促销方案。最后,因为每种商品都有电子标签,他可以在发生召回事件时找到这种特定产品。

在他们家里,一对小型的机器人设备负责铺床、清理房间、收拾桌子、用吸尘器扫地并给屋内的植物浇水。它们同样也起着安全系统的作用,监视陌生和没有得到授权的侵入者。每件这种设备都配备有摄像头和语音传感器,在约翰和玛丽不在家时充当他们的耳目。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玛丽就回家。她中途走进食品店购买几种商品。一种智能购物车连接到她的手机上并显示她的购物清单。这种系统把她带到她想要的商品所在的位置,尽管在行走的时候她也会收到制造商希望她尝试的其他商品的促销信息。玛丽从货架上拿下商品时,她将商品放进可重复利用的食品袋。当拿齐了她需要的所有东西后,她就直接离开食品店。因为所有的商品都安装有RFID标签,一种智能设备将会计算出总价并完成电子付款。玛丽的电子邮箱会立即收到电子收据。

到家之后,她和约翰一起准备由电脑根据冰箱和食品室内储存的食物建议的晚餐。这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就掌握了他们的偏好,并且结合从手环、衣服和其他处获得的健康数据调节优化营养和卡路里。

晚餐之后,他们帮助詹姆士和迈克尔在平板设备上完成家庭作业,然后决定跟孩子们一起观看一部关于技术未来的纪录片。他们了解到将出现新的系统,智能电网和智能城市将在不久的将来建成,动态适应不断变化着的交通模式、使用模式、天气及大量其他变量。这些系统将极大地减少车辆碰撞事故和能源消耗,为每个人节省时间和金钱。然后,孩子们利用联网手套和护目镜参观虚拟动物园,他们能给长颈鹿喂食,感觉它的舌头,并抚摸狮子,那种感觉完全是真实的。

之后,在孩子们入睡后,约翰通过利用连接到电脑的小型设备试吃菜品了解了一家新饭店。他预定了周五晚上的座位。然后,他看到一个关于雨水槽堵塞的提醒。系统已经自动通知一家公司前来清理,按照之前议定好的价格付费。这对夫妇会在睡前阅读电子书,接着几分钟之后用声控关掉灯光。装在床和衣服中的传感器会记录他们的睡眠模式,而且到早晨的时候,系统会慢慢地调节光亮有助于他们醒来。

物联网是什么

通过刚才一个普通家庭一天的描写,我们会觉得神奇,作为行业的见证者,我觉得我们现在正处于物联网开始的时代。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几乎所有行业都有数据联网的需求,联网的设备已经不再局限于智能手机和计算机,而会覆盖交通物流、智能家居、工业检测和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物联网正在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也由此成为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巨大的市场。

无论是国外的科技巨头IBM、英特尔、亚马逊,还是国内的小米、阿里巴巴,早已将物联网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业务之一,迅速开始研发和布局,抢占市场先机。物联网同时也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纷纷推出物联网相关发展战略。

那么物联网的真正价值在哪里?有哪些不可不知的核心技术?哪些产业将会被重塑甚至消失?未来的机遇和挑战都有哪些?通过这本书,我们都有所了解,因为篇幅所限,我会依我的理解进行讲解。

从科技发展规律来看,每次新技术从出现到普及变成常态都会经过四个周期,这个周期我们称之为“技术采用生命周期”。

这四个周期分为是,最早的一批采用者被称为“创新者”,处于第二个阶段被称为“早期采用者”,之后分别是“大众”和“落后者”,物联网就处的这股冲击波的中心位置,而且它刚刚起步,所以本书给我们讲的物联网也是正在形成中的物联网。

在本书的第一节主要说了物联网的起源,刚开始的时候出现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个人层面上实现全球通信,互联网为物联网奠定了基础,它在大范围内实现实时通信和数据分享。从刚开始我们说到《2025年的普通人一天》中我们看到,我们身边的一切都连接上了互联网,在互联网的中心要素人的身边,因为硬件及感应器的快速发展,所有的物体也连接上了互联网,连接上互联网的不只是我们手里的智能手机,包括停车计时器、健康监测器、健身设备、交通摄像头、轮胎、道路、超市货架、环境传感器、甚至牲畜和树木。说我们处在物联网的开始两个阶段我有很深的感受是因为关于物联网类的项目,我们都有在实施建设中,如青岛世园会的智慧园林管理、大型企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以及我们在《旅游,得IP者得天下》书介绍智慧旅游等。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都清楚了物联网就是字面上所表示的连接到互联网以及彼此连接的“物”或“物体”,它可以是任何物体,随便举几个列子: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健身设备、灯泡、门锁、书籍、飞机引擎、鞋子等,这些物体每一件都具有自已的UID(唯一识别码)和IP地址。这些物体通过线缆和无线技术(包括卫星、蜂窝网络、Wi-Fi和蓝牙)连接起来。他们使用了内置的电子线路和通过芯片以及标签后期附加上的RFID或NFC(近场通信)技术。无论具体使用了什么方式实现,物联网都能利用数据的移动实现在房间的另一侧或地球另一侧的某个地方进行操作。

这个世界上是两种基本类型的联网物体,即:物理性第一和数字化第一,物理性是指包含除非在被增强或控制情况下,否则通常不会产生或传播数字数据的物体和程序,而数字化第一这个范畴的物体和程序就能够产生数据并将其传播出去发挥更多的作用,他们通常本身就具有这种能力或者被精心设计成具有这种能力。

这个概念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但是这个区别在物联网世界又非常重要,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一本书的复印件和黑胶唱片都是物理性第一的物体,但是电子书和MP3音频文件就是数字化一体的,这两者本身就属于数字世界。同样实体商店是物理性第一的,而网店则是数字化第一的。虽然许多物理性第一的物体可以通过数字工具和科技,例如RFID,获得数据标签,但它们通常不能达到相同的数据水平或相似的认识层次。例如市场营销人员可以通过点击情况而追踪读者使用和阅读一本电子书的方式,而带有数字标签的精装版图书或许能标出其所处位置,但是除此之外,它也提供不了别的什么信息了,因为纸和墨不是数字的。然而假如图书管理员要查找放错地方的图书,这种带有数字标签的物理性第一的物体还是能发挥作用的。

能将物理领域带入数字领域的一种重要工具就是RFID技术,该项技术依赖微型芯片,从安装在机器内的传感器或安装在设备外部或内部的芯片搜集信息,RFID在可识别范围内把信号和数据自动传给电脑或直接传入互联网指定的数据中心。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物联网如此强大是因为它将物理性第一的物品彼此相连并连接到数字化第一的设备,包括电脑和软件应用,这就使得这些设备能够在团组或多点的基础上进行互动和实时分享数据。当这些机器与使用各种计算设备的人相连接的时候,一个全新的概念框架就诞生了,这一切的总和就构成了IoE,这个概念是由思科公司创造的一个术语,它代表了一种演化程度更高、更加先进的状态——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混合构成一个统一的空间。随着越来越多的功能相互连接、交错,这种人类和机器浑然一体的世界所具有的价值就被释放出来了,就会到达我们开场所说的《2025年的一天》那样的生活场景。

物联网世界的现实与影响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会发现,在互联网改为了一切之后,移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工业物联网的形成,和消费类设备的智能化,突然之间我们就可以低成本的使用智能手机修改门的密码和给访客设置临时的密码,利用智能化的灯、恒温控制器、安全系统等组装出一个家庭自动化平台,其实我现在就可以通过阿里智和小米智能把我们的家改造成智能家居。

套用一句科技界经常说的话叫:“未来已来”。当然了技术发展史充满了对更幸福、更健康和更休闲未来的乐观的(如果不是空想的话)观点。然而,每次新技术浪潮都会带来无数的变化——一些是正面的,一些是反面的,还有许多完全未曾预想到的。人们几乎无法预测某种特定的技术会把社会引向何处,以及它会如何与众多其他的技术、社会体系和因素相互作用。

物联网也不例外。毫无疑问,联网设备和系统将带来更高的自动化、更多的便利以及在某些情景中令人惊讶的效率增益。物联网也因为能够带来更好、更廉价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增强的安全性和增多的人类知识而令人神往。例如,当制造商将传感器安装在普通物品——食品包装、衣服、家居电器和医疗设备——上面时,就会产生一个非常不同且可能更加美好的现实。突然之间就可能发现缺陷和问题并快速高效地召回产品。

同样,当系统应用实时数据反馈和分析学原理确定消费者偏好、购物规律及其他标准的时候,制造商或零售商就可以动态地调整并适应销售或消费的变化,快速改变包括从资源采购和生产计划到定价和销售在内的一切以取得最佳运营结果。从根本上来说,钻探数据的能力重新定义了一切,从交通到执法和农业,再到制造业。

试想一下:配备传感器的洒水系统简化了浇水的任务,同时为房主节约了开支。通过将其连接到互联网,就可以根据是否预报有雨而调节浇水量。而且,同样的系统如果连接起来布满全城,就可以进一步改善预报准确率、水资源管理和公用事业开支。相比于每个系统独立地进行条件优化,对由家庭和企业组成的整个网络进行优化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效率。但是,如果黑客攻陷系统使其保持开放状态而排尽水源,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如果恐怖分子侵入无人驾驶车辆或者致使整个交通网发生故障,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显然,物联网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可能使用市场销售的无人机从事间谍活动或发起攻击。侵入摄像头一类的设备并窥视某人或某个家庭正在做什么的能力不仅可能将私生活公开展示出去,而且还可能泄露机密记录或数据。突然之间,放在橱柜里或桌子上的文件就处于危险之中了。同时,如果政府禁止通过电子书阅读器查看内容,会发生什么呢?在大家都使用纸张的时候,这些书本仍能够存在。而在电子世界中,它们就直接消失了。这个问题在2009年成为了现实,当时亚马逊颇具讽刺性地在与出版社发生纠纷之后暂时不再提供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的电子版的供应。这本电子书突然就从世界各地的Kindle电子书中消失了。

物联网至少会带来关于安全、隐私以及我们如何适应数字化生活等新的挑战和问题。它将必然会在社会成员间引发新的争辩和争论观点,同时也提出关于数字化富人与数字化穷人的更深层次问题。另外,物联网将要求制定新的法律以及重要而且持续不断的社会观念改变。

物联网系统最终必须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利益,而且不会产生任何意义上的败笔,它们必须要在不会带来新的问题或使现存问题更加严重的基础上解决现实问题,例如犯罪或环境废物。但是首要的是,联网设备必须实现即插即用,就像灯炮或烤面包机一样简单。它们必须以高度的可靠性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景下提供合适的数据和信息。这就要求机器对人类行为要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必须尊重安全和隐私。

人类是否越来越傻

书中后半部分提出一个观点,我觉得挺有意思,拿出来在这里做下简要说明,就是人们有一个很基本的担忧是智能设备是否会让人变得不够聪明或者改变我们的智力,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傻。今天智能手机存储了大量的联系人,GPS设备指引我们抵达目的地而无须遵从某条特定的路径,而配合应用软件的智能手环正以10年前还无人可以想象到的方式追踪着我们的热量和健康水平。有什么弊端呢?人们记不住重要的电话号码,地图使用方法被人们遗忘,而且尽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健康工具,肥胖和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病却是摆脱不掉的长期问题。悖论之处在于:设备替我们做的事情越多,我们就越与我们的自然环境和节奏疏远,而且我们的身体和头脑得到的锻炼就越少。

心理学家兼作家道格拉斯·莱尔就谈到了这种“享乐的陷阱”,他说,人类大脑天然倾向于采用最简单最合意的做事方法。但是,最简单的方式并非总是最好的方式。作家尼古拉斯·卡尔还单独写了一本书叫《浅薄: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质疑互联网的即时通信文化。

很显然的是我们在开头说的《2025年的一天》中的场景,这个场景并没有包含物联网的每一个可能的方面。约翰和玛丽可能在白天和夜晚遇到数不清的其他系统。他们可能也必须处理各种烦恼和问题,例如隐私设置及他们的电子支付系统可能遭遇的骗局。但是他们的生活肯定跟我们今天的生活通然不同。技术系统更加深入而广泛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个人觉得我们的大脑会适应、演化以及运用物联网智能技术,而且人类会获得更高的智慧让人工智能服务于人类。

结束语

这本书讲到这里就大体介绍完了,书还有其它不错的观点这里就不一一叙述,还是一句老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这本书细细精读,作为物联网的启蒙书阅读后还有很大启发的,最后借用小米董事长雷军的一句话作为本次讲解的结束:未来没有所谓的互联网企业,每个公司都将变成物联网公司。

谢谢大家,我们下本书再见。


根据录音整理于: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下班之後:唯讀書和運動不可辜負
网址:http://www.xiabanzhihou.com/
QQ/微信:398860626
录音:http://m.ximalaya.com/41233984/sound/84913033

物联网-推荐海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