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每天写1000字

最难还的债是人情债:你有没有掉入过“互惠”的坑?

2018-06-23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是麦莉

01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种状况,走在大街上,忽然有人拿着洗发水、护发素之类的东西递给我,说现在在做免费赠送礼品的活动,我下意识地接了过来。

我说为什么免费赠送这些东西呢,他说这是一个公益活动,然后拿出一个类似签到本的东西,说:“只要在上面签上你的姓名就可以了。”

我半信半疑地签了自己的名字,心想,反正就签个名字而已,免费给我,那就不要白不要吧。

奈何当初我还是太年轻,不知道天底下根本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件事,等我签完了自己的名字,那人紧接着说,他们现在在做xxx的公益筹款活动,希望我可以捐助一些资金可以帮助什么什么人,然后打开另一个本子,给我看之前的人捐助了多少多少钱。

虽然最后没有被他忽悠着去捐钱,但是不得不说我当时真的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很不好意思地把洗发水什么的还给他。

我最终没有真正的上钩,但是这种套路一定忽悠过不少的人。

02

时隔多年,当我看到《影响力》这本书时,我才了解到,自己曾经差点掉进了一个叫“互惠”的坑。

互惠原理,就是如果别人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该尽量回报。

比如我们跟朋友一起出去吃饭,这次如果是朋友请客买了单,你一定想着下次要回请一次。

我们经常遇到的超市试吃,或者商场里的一些免费赠送商品的活动,都在发挥着互惠原理的强大威力。

03

互惠及其伴随而来的亏欠还债感,在我们的文化是十分普遍的。那么为什么互惠原理会起到如此强大的作用呢?

从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偿还人情债的强大义务感就可以看出,互惠原理对人的影响有多大。我们也都知道,凡是有人违背它,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制裁和嘲笑。

因为大家都很讨厌那种一味索取、从不回报的家伙,我们也很担心被别人认为是揩油鬼、忘恩负义的王八蛋。而这种心理很容易被一些懂得利用“互惠原理”谋取好处的人利用。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不觉就会掉进这样的坑里却不自知。

有些要求,如果没有亏欠感的话,是一定会被拒绝的;可是如果利用上互惠原理,你就很容易点头答应。

比如不请自来的推销员,不愿交往的熟人,或者一些奇怪的组织代表,只要在向我们提出请求之前,先对我们施个小小的恩惠,就能大大地提高我们接受其要求的概率。

04

互惠原理的威力强大到,就算是强加的恩惠,也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

很多做销售的推销员就深谙此道,他们会在一些合适的时机,以一种合适的理由,强塞一些小恩小惠给你,有时候你甚至会不好意思不接受他们的好意。

只要你接受了他们的恩惠,当他们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你接受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互惠原理还有一个特点,别人最初给予的小恩小惠,能够让当事人产生亏欠感,最终回报以大得多的恩惠。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我们遇到了一点困难,别人主动伸出了援手,给予了自己帮助,那么下次这个人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哪怕这次的困难比你之前那次要麻烦的多,你也会义无反顾地愿意去帮他。

那么为什么最初的小小善意会让人们愿意报以大得多的恩惠呢?因为亏欠感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亏欠别人是很不愉快的,它沉重地压在我们身上,要求我们尽快将其消除。

一旦欠了人情债,我们就会条件反射般地感到不舒服。单单是为了卸下亏欠感这个心理包袱,我们很可能就愿意回报比先前所受到的更大的恩惠。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违背互惠原理,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善举的人,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

这使得我们有时候就算自己真的需要帮忙,也尽量避免找别人帮忙,这样的话至少少了一些心理负担。所以有句话说,世上最难还的债,就是人情债,想来也不无道理。

05

因此,一些有心的人就玩起了一种假装让步的互惠游戏。

互惠原理的一般性规则是,要是有人以某种方式对我们行事,我们理当对他还以类似的行为。

我们在接受到善意的同时,会觉得有义务要偿还。但是如果有人在原本有求于我们的事情上做出了一点让步,我们也会觉得有义务退让一步。

这种技巧很简单,被称作“拒绝——后撤”术,也叫“留面子”。

比如说你想让一个人答应你的某个请求,为了增加获胜的概率,你可以先跟他提一个大一些的请求,这样的请求对方极有可能是拒绝的。

然后你再提出你真正的请求,那么对方就很可能把第二个要求看成一种对他的让步,因此可能会觉得自己也应该让让步,于是就答应了你的第二个请求。

这里也运用到了知觉对比的原理,同样的请求,放在更大的请求后面再提,好像就显得更容易接受了一些。

《影响力》一书中,作者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证明了这种让步伎俩的可笑和诡异。

作者某次在街上碰到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他对作者说,童子军马戏表演将在本周六举行,他正在卖门票,问作者是否愿意购买五美元的门票。作者对此丝毫不感兴趣,于是谢绝了。

接着男孩说,要是不想买门票,买几根巧克力棒如何,一根才一块钱。

于是作者买了两根巧克力棒。

等男孩走了以后,他突然觉得很奇怪,自己为什么会买两根巧克力棒。

这个有趣的例子我们很多人可能也似曾相识过,原本并没有打算买的东西,原本不想答应的请求,或者原本没有打算做的事,在某些人的巧妙设计下,竟然糊里糊涂地接受了。

有意思的是,通过退让来让我们答应做的事,会让我们更愿意主动履行责任。

因为别人的蓄意退让,还让我们感到是自己促成了最终的协议。人一旦对契约的条款感到负有责任,自然会更乐意遵守这一契约。

更有意思的是,利用退让来让人顺从,可能会让我们对最后的安排感到更加满意。

我们很可能会觉得,是自己的努力让对方“退让”了,如此达成的协议自然分外圆满。

06

既然“互惠”的坑这么多,我们是不是就干脆一概拒绝所有的请求以防随时掉坑呢?

最初碰到一个请求,我们很难判断它到底是出于真诚,还是另有目的。要是我们总是戒备森严,碰到无意利用互惠原理的人向我们让步,或施以好意,我们也就收获不了它能带来的善意的果实了。

那么怎样才能辨别对方的真实意图呢?

一个更好的办法是,倘若别人的提议我们确实赞同,我们就接受它;倘若这一提议别有所图,对我们也没任何帮助的话,我们就置之不理。

一旦完成了心理上的转换,就不会觉得有要让步的压力了。当我们摆脱了他人有益触发的亏欠感,答不答应对方的要求就随你便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