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寡言

2020-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云裳衣

今天读了几篇短篇小文,其中有很多好片段,摘录下来,并有感。

回忆母亲,选择写儿时与母亲身体的接触,是很动人的。母亲背他,发生在作者两三岁时,真令人不敢相信,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如此清晰这样的感觉,虽然画面朦胧、人事模糊,可是在母亲背上的喜悦活泼欢悦,直到永远也不会忘记了。

我记起了自己小时候,估摸是在四五岁吧,每天晚上都要妈妈轻拍才能入睡。我侧身蜷着,面朝里墙,妈妈轻拍我的背,嘴里哼着歌谣,袅袅摇摇,我安心落意,均匀呼吸,不一会儿就恍惚了。

而今自己做了妈妈,儿子入睡不安宁的时候,我也会拍打他的小屁股。几拍几拍,他小小的身体就不动跳了,在青黑的夜里只见他微微起伏的轮廓。

我常常想:如此便好,愿小儿记住妈妈的体温。

读着这样的文字,胸口堵得难受,不敢想象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的遭遇。然而,这样的噩运之后,巴金真如他所说,坚强地活着,活到了101岁,在晚年仍写下了《随想集》。

最近我的心情很沉重,为着每个时代都有着无法掌控的命运和难以沟通的隔膜,时代的悲剧常常有之,希望有一天也将这悲喜写成小说、散文。

感慨常常由心而生,感慨人生过半。

而仅仅来人世一回一场一次,想着一定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今天见识了杨绛的白描,不着一色,用简单朴素的言语如实描述,不矫饰,不渲染,注重传神写意,看上去平易,真见功力。

“灿烂归于平淡”就是这个意思,就像白米粥一样,素面朝天,原汁原味,也许就是人间至味。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写文章,只要素材足够震撼,只需白描,如实描绘,不需要再渲染。而真正的好文笔也就在这白描中见功力。

这是一篇让人痛心的文章。幼时稚气可爱的弟弟,竟至“劣迹”斑斑。

可是理解了弟弟生长的环境,就不会恨他,而是恨这样的家庭了。

弟弟不是忘了,弟弟是麻木了,张爱玲也知道。

我的个性跟贾平凹太像,如今的我越来越沉默寡言,每天跟很少的人交流,但是常常跟自己对话,留驻在笔端,有的放在简书,有的放在文档,希望有一天把我流过的泪,担过的心,集成一些文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