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获取智慧的方式,是低智学习还是高智学习?
说起智慧,你的脑海里面会浮现出什么呢?
或许你会想到著名的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或许你会想到柏拉图。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
柏拉图说过一段耳熟能详的话:无论你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后就不要停止。无论你从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后就不要悔恨。
或许你会想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
或者,你可能还会想到尼采、叔本华、或者黑格尔?
那么,智慧究竟是什么?
在《经验的疆界》中,作者提出了智慧的两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快速的适应环境。
世界瞬息万变,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我们都面临着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优胜劣汰的世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谁能够有效地适应环境,谁就有更大的概率能够存活下来。
一种生物越是能够在原来的环境里称王称霸,它的性状可能就越适应那种生存环境,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出现生存危机的首先就是它们。
但如果,你能保持开放的心态,设法让你现有的基因库成为一个多样化的基因库,拥有多元化的思想和功能,那么,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你的基因就会发生有效的变异,就能快速适应环境和趋势。
第二个要素是,有效的解读经验。
纵观古今,一个人或者组织,只要能对经验做出技术性/艺术性的解读,他的地位和排名就有机会得到提升。
看看那些接受各路访谈、分享成功经验的名人,他们所获得的称赞和名誉,我们就不难理解这点。
唐太宗说:“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说的是学习前人的经验,可以知道未来发展的轨迹。这里所说的经验可以理解为“成功的经验”。
《晋书》中说:“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说的是学习前人失败的经验,可以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
前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思想的军火库,但前提条件是,得有人把这些经验提炼出来、加工整理、进行解读。
所以,智慧的两个要素是:快速的适应环境、有效的解读经验。
获取智慧的途径,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是两种。
一种是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即从书籍、课程、网络中学习新知。
好的学习,一定是带着迭代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的。
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重新解构认知的多重要素,以新认知覆盖旧认知,以新的思维,迭代固化的成见,从而让自己可以不断探索到新的螺旋上升空间。
若是从网络中学习,需要先发散后聚焦,从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精挑细选出适合自己当前阶段的知识。
如果已经具备的知识已经是一座体系化的知识大厦,那么从网络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则是能起到添砖加瓦或者装修设计的作用。
若是从课程中学习,最有效率的方式是系统思维。
即运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创建的各种工具模型,把学习的课程进行解剖还原,不仅从中获取新的知识、技能,还能探索到它们的本质规律和底层逻辑。
比如说,每次我不管参加任何课程的学习,都能把学到的内容还原成最初的“课程结构图”和“课程实施指南”,这有助于我了解课程中的精髓。
若是从书籍中学习,可以把书中的知识进行拆解、分类、归纳、重组之后,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体系、经验经历相融合,组合成一套新的思维模型。
其实【化书成课】就是这样一种技术,它的核心,并不是简单地把课程中的知识点从别人的书里拿过来,而是通过自己跟各种书不断的接触、博弈、冲突、升维,逐渐演化出匹配目标学员的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
这些学习模式,是获取智慧的第一种途径。
获取智慧的第二种途径,是从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获取,也就是“实践经验”。
从实践经验中获取智慧一直都被人们所推崇。比如“实践出真知”,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比如“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等等。
有些经验,尽管我们不曾拥有,但如果能够借鉴前人走过的路,也会从别人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获得思路、转变行为、多一些看事情的维度,甚至,少走弯路!
从原始经验中学习,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既要观察行动与结果之间有何联系,还要发现达成目标的内在规律。
马奇指出,从经验中获取智慧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低智学习”,是指在不求理解因果关系的情况下,直接复制他人做事情的行为。
比如,开车的时候,我们无需知道汽车的工作原理,只需按照既定的动作和一定的规则,反复练习就能学会。
另一种是“高智学习”,是指努力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此来指导之后的行动。
当我们用一些理论模型(如SWOT模型、波士顿矩阵等)去分析问题,理清因果,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是在用“高智学习”的模式。
低智学习,其原理是复制成功,复制给你带来好处的规则和行为,远离给你带来失败的规则和行为。
最典型的就是单纯的模仿,比如小孩子看到大人翘二郎腿会不自觉的模仿,比如你加入一家公司,发现每个同事早上到公司时,都会以拍肩膀的方式相互打招呼,于是你也会这样去做。
高智学习,是深究因果,总结经验,找到事情成功背后潜藏的种种决定性因素,并且用文字、符号、图片等形式加以记录,进行传播。
高智学习,不在于你学到了多少知识,不在于你获得的信息总量,而在于,你是否能从自己或他人的经验中,解析出那万古千秋不变的成事法则与隐密规律。
也就是说,你不仅要把经验通过一些线索提炼出来,还要进行“提纯”处理,要把这些知识在更高层面抽象成几条规律,或者归纳成做事情的步骤,这一点很重要。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电工工作中的室内检修,流程步骤比较复杂,对高级电工的工作经验进行“提纯”处理之后,就变成了这样一个易记易用的口诀:
查线检修有要法,接头触点重点查,
先查源头熔断丝,故障顺藤来摸瓜。
有火不亮是零线,或是开关控错相,
有火暗淡是感应,无电无火断了相。
这种高智学习的理念和逻辑,其实就是经验萃取。
现在,但凡有知识管理意识的企业,都会在企业内部做组织经验萃取,原因待会儿会说。
组织经验萃取对于企业、培训管理者、经验萃取者(被萃取经验的人)、经验萃取师这四种角色,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意义。
对企业来说,通过组织经验萃取,能够把绩优员工的经验复制给绩平员工或新人。
既能快速提升组织绩效,又能更高效的培养人才,而且还有利于企业的知识管理,让企业内部的智慧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不至于随着员工的离职而流失。
对于培训管理者来说,如果能够把企业内部绩效好的员工,把他们在工作任务中的有效经验和关键诀窍挖掘出来,并且整理成实战课程,对学员来说就是非常有用的课程。
这样的培训,既能在实施中获得学习者的支持和参与,又能体现出实实在在的培训效果。
对于经验萃取者本身来说,经验萃取的过程,可以让他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梳理,让模糊的存放在潜意识里面的经验逐渐的清晰化和显性化。
同时,这个过程也能提升经验萃取者的总结提炼能力,让他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和改进。
经验萃取师,可能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也可能是培训管理者。他们需要对企业的内部专家/绩优员工的经验进行萃取、提炼、优化、整合、加工,形成一套标准化可复制的模型/框架。
每一套模型/框架都是针对某一类岗位的,所以,这些模型/框架可以帮助相关岗位的新人/绩平员工,通过学习,迅速优化自己以往的做事方式,以更高效、更快速、更容易出成果的方式来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改善自己的工作业绩。
经验萃取师在萃取经验的过程中,可以提炼出内部专家经验背后的结构性知识,了解这些卓越人士的底层代码和思考路径。
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提炼经验、领悟经验、重塑经验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也能极大程度的促进智慧的增长、产生深刻的洞见。
要萃取出有价值的经验,一个优秀的经验萃取师,必然要具备复盘思维、系统思维、抽丝剥茧思维、模型构建思维,同时还要有分析能力、引导提问能力、归纳能力、梳理整合能力、促进转化能力、关键要素识别能力。
可见,经验萃取是个技术活,不过,要具备这样的技术,其实也有迹可循,需要经过系统化的学习输入和实践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