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成长励志每天写1000字

你好奇吗?对自己“狠”的人都是什么样的

2019-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荔枝辰儿
你敢对自己下“狠”手吗?

文:荔枝辰儿

今天晨起阅读的时候,刷到了一篇令我内心为之一震的文章,写的是关于:拥有什么特质能帮助一个人快速成长。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特质是:“把细节做到极致”。

有时候,做一件事,开始行动,不算难;

坚持去做,也不算难;

难就难在,每次做,都做到极致。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对于到底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做到极致,心存疑惑。

那么下面我来分享一下,作者是如何描述那个姑娘做事的“狠”劲的。

别人打卡就写几百字,她至少一千多;

别人听完课就开心地去玩了,她每节课必须听三遍,然后写几千字的读书笔记;

别人写文章一千五就满足了,她一出手就是三四千。

她说:“简单总结的东西我自己受不了,我得写出可以让自己满意的才行。”

最后作者总结:慢就是快,少就是多。做好做细做精,专注于一项,随着时间而逐渐闪光。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和我一样,发现了自己做事与这个姑娘做事的差距在哪里。

1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网上刷一些没营养的文章,诸如:“如何快速提高能力···如何一年内做到月入几万···”

标题非常吸引人,我们打开了,发现其实内容没什么太多的可参考性,作者只不过利用了我们求“速成”的心理,可之后我们还是屡屡心甘情愿再次被“骗”。

我们也都听说,那些成功的自媒体人,只花了几个月,就吸引了几万、几十万的粉丝,幻想自己某天也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前期,这些成功人士到底完成了多少积累?

牛人们所做的准备,与自己所做的准备,差距在哪里。

这里我要提一个已经陨落的自媒体大咖:咪蒙。即便她已陨落,但是她做事的“狠”劲,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就光拿收集素材,这一件事来说吧,咪蒙会把看过的书都划出重点,一些写得好的段落,还会写上自己的感悟,看看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在她眼里,处处都是素材,看电影有素材,别人的公众号有素材,网友留言有素材,去到哪里也不忘关注广告&小段子一类的素材。

做完收集,她还会对收集的素材进行分门别类。

最狠的是:她会经常把一些好的文字进行反复阅读+背诵。这可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

相较而言,我们收集素材,仅仅是划划重点记记笔记罢了,有时候还会仅靠脑子过一遍,觉得不会忘记,可是,若干个月过去,早已忘记当初的素材了,同样做一件事,达到的效果却很不同。

2

作为曾经是小琴童的我,不得不提一直都喜欢的郎朗。他是当今世界舞台上比较成功的钢琴演奏家之一。

他的演奏生动活泼,演奏形式极具张力。

他曾介绍过他的练琴方法,称为“5听1看”。

这个方法具体为:1听声音是否集中;2听节奏是否均匀;3听力量是否均匀;4听双手合的时候是否整齐;5听声音是否生硬且砸;6看手腕是否平稳。

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瑕疵,不断地更正瑕疵,并对难弹奏的地方,进行反复重复,才能达到近乎完美的演绎。

这个才叫与自己死磕,对自己狠。

许多人练琴的时候,只求完整连贯的弹出来,哪里有精力去顾及那些细节的把握。

所以难怪即便是一个钢琴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演奏水平也有着天壤之别。

3

有时候,起点低,不要紧,不放弃自己,不安于现状,不贪图安逸,才是最要紧的。

做完一件事,不是庆幸已将它完成,而是回头看看,哪里还可以修改,哪里还需要完善。

丁肇中先生曾说过:“一件事情,你只要花一点力气做得比别人好,你就会喜欢上这件事。”

你就多去花点力气,多去动点脑筋,每次都把事情做到比你之前完成的程度更好。

不对自己狠一点,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