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卓越教师训练营培训总结

2017-11-20  本文已影响181人  爱君如初

专门为未来中学教师定制的“卓越教师生涯规划训练营”结束了,为期两天,为了能让培训以后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及时总结和反思:

培训的每部分,需要保持课程设计结构的一致性:

1.从传统认知出发,引出痛点——

2.讲解新的理论——

3.自我体验,感受理论的作用,同时完成学员的自我职业建构——

4.感受实用性,讲师选取案例演示用理论指导中学生的方法——

5.给出案例,学员讨论并实际运用理论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分组和团队建设

重点想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的培训中,小组内充分沟通和互动,促进学习。

我在各种培训中,经历了很多次各种形式的分组和团队建设,无非是介绍一下自己、一起设计个组名、口号之类的活动,作为一个内向者,我心里是十分抗拒这样的活动的,所以,我在上一次科大的培训中刻意淡化了小组集体展示的环节,事实证明,小组活动对于小组后期学习和讨论的参与度,是十分有用的,不然,到了培训后期,小组凝结度不够,培训效果也会受影响。

逻辑层次:

重点想解决的问题:教师怎么解决学生的各种困惑和问题?

应从学生对旧有印象出发,引出教练技术逻辑层次的理论,让教师明白,解决问题要向上一个层次要答案。之后的体验环节,学员本人可以通过逻辑层次构建自我成长的愿景。讲师示范的环节,讲师可以演练一个毫无学习兴趣的问题学生案例,告诉学员怎样在依靠上一层次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给出一个案例,让学员讨论并派代表演示解决方案,自我尝试使用逻辑层次。

(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既让学生看到工具的理论背景,又感受到工具的使用方法,随后,通过自己使用内化成自我本领)

第二部分:MBTI性格理论与学习风格

重点想解决的问题:怎么用精准指导的方式,提高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的学习成绩?

从旧有认知出发, 展示没有区分的课堂和没有区分的高考志愿选择是什么样的。然后讲MBTI理论,从四维度下手,这一部分适合详细的讲,多举例,因为四个维度八个字母,如果不反复讲解,学员很不容易记住,后期生成四个字母的组合,更加难以理解。从学员反馈来看,大家大都很喜欢这一模块的讲解方法。但是,还是应该反思问题,最大的问题来自我内心对理论实用性的怀疑,因为我没有真正用这个理论解决过学生学习风格的问题,所以底气不足,不知道真的有那么多学习方法可以用来解决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的学习问题吗?

而且,讲课对象的现实情况也决定了讲课形式的选择,这一次授课对象是大二的学生,他们对于教学法和学生实际情况没有过多的了解,所以,不适合设置过多的课堂讨论环节,(我们培训后期加了1个小时的讨论,效果并不理想,大家的分享没有达到碰撞出火花的水平)。

如果授课对象是中学教师,就可以在四个维度八种类型讲完了之后,让老师们概括出SJ/SP/NF/NP四大类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优势、学习劣势、某学科提分方案。最后,再给出一个综合案例,让老师们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兴趣和专业选择

重点想解决的问题:怎么通过霍兰德兴趣理论让学生懂得自己未来可选的专业都有哪些?自己适合哪些?

用六岛环游、学院帽、图书馆等方式,体验不同兴趣类型的人的差别,让每组概况出自己的特质,然后结合专业学群海洋,摆出18种学群的关系,从而引出文理学科跟18种学群的关系。演示一个学生选科案例(比如学生喜欢历史和地理,给他推荐什么学群什么专业,某学校的这个专业有多好,描述愿景,激发学习动力),再给学员案例,提供解决方案。

第四部分:价值观与学习动力

重点想解决的问题:怎么激发学生的底层动力,让他们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

用留舍最爱的方法,体验价值观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用在中学生身上,区分每个人的价值诉求,从价值诉求入手激发学习动力。(但是我自己其实对价值观一直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中学生是否有稳定而且坚信不疑的价值观?如果价值观大多是成就感、财富收入之类的普世价值观,差别度不大,教师如何操作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动力?)演示一个案例,用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个对讲师的要求很高,但是很有必要,中学老师们可能只有看到操作层面的可能性,才会真正信服),随后,列一个案例,给老师们自己尝试解决的空间。

第五部分:高考六选三,该怎么选

重点想解决的问题:高考六选三,参照什么原则选,怎么操作?

考虑自身成绩是第一位的。这决定了后续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是最基准的原则!其次才是学习潜力和个人兴趣。

以此为依据,自身成绩调查和学习潜力的调查就是讲解6选3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据而论。


我们的优势劣势分析:

目前整体的生涯教育都在向中学转移,就连贾杰,都在朋友圈里晒中学生涯培训的课程。跟别的团队拼课程设计、培训师的水平或者知识的储备,我们都不占优势。

而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是师范类院校的教师,跟中学离得近,解决现实问题的案例实践能力比他们强;深入各学科的层次深;生涯知识外和各学科教学论知识结合的更紧密。

所以,我不太同意只教生涯理论然后让老师们自主探索跟学科结合的方法,如果只到这个程度,中学老师没必要找我们学习,他们完全可以找比我们资历更深的教授团队,或者比我们更会设计课程而且讲得更有趣的商业团队。

我们如果想做出自己的特色,就要再往前走一步,这一步可能是每个理论跟解决中学学业问题的一个现实案例的展示;可能是某学科针对不同人群里指导方法;可能是一个别人都束手无策的问题学生,我们却靠理发价值观的方法解决了他的问题……必须落实到这个程度,这个课程才算是真的落地,真的从理论走到了实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