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方法 |碎片的力量:每天五分钟,修炼阅读达人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现在学习的途径已经不仅局限于纸质书本。公众号文章、知乎问答、论坛、今日头条甚至抖音都有很多学习类的视频,我们又该如何从碎片化的知识媒介里提取到我们最需要的知识呢?
答案就是今天要介绍的阅读法:碎片阅读法
What:碎片化的阅读是什么
碎片化的内容、碎片化的吸收、碎片化的输出
如何输出
输出四要素:思考、阅读、写作、实践
输出方法:费曼学习法等等
碎片化提取的内容来源于哪里
概念拆解:书名、大纲、书中的陌生词
个人体会:碎片化阅读带来的好处和改变
1、改变了原来一股脑的抄录文中内容的记笔记的方式,变成了用卡片记录的方式,可以定期进行分类,需要的时候就能拿出来用,还可以定期整理,随取随用。
2、这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在看大部头的书中,虽然书很厚,但是每天积累一点碎片化的知识,以长跑的姿态去面对,能够更轻松愉悦的坚持下去。
3、能够通过碎片化的“精炼”提取的方式,找到一本书中百分之二十的“临界知识”,这部分知识可以运用在其他各个方面,不容易过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4、学习的效率越来越高,非常方便日常的积累,不会像以前那样,看过了就忘了,记了笔记也不知道如何用了。
「趣味拓展」碎片化阅读的具象模型-知识银行
存钱的模式:
把一本书或者一门课程化整为零散
✂️物理上的化整为零:拆书or圆贴法
✂️内容上的化整为零:提取概念和关键词,逐个击破
存钱的动作:
存入第一大脑:人脑
或者存入“第二大脑”:印象笔记或者有道云笔记
取钱的四种模式
1、零存零取:将拆解的碎片化知识进行思考加工,整理成知识卡片
2、零存整取:知识碎片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将它们进行统一分类,并输出成文字、文章或者PPT
3、基金投资:输出质量和数量更高、内容更有深度、更丰富的内容
4、贷款:做知识盲区的输出,列出取款目的(题目),完成相应的手续(列提纲),然后对照贷款的内容分批还款(填补知识空缺)
贷款的重要前提:得有还款能力(快速提炼知识,寻找参考,并掌握信息)
利息
复利的力量!存的越多,利息越多啊。贷款的部分也能存进知识银行吃利息哦!
一些和碎片化阅读相关的常见问题
🤔Q1:拿到一本书,怎样来判断这是一本只要学习部分概念就可以的书,还是一本需要通篇研读的书呢?
问自己,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你要通过这本书学习到什么?一般情况下,当我们可以把一本书里面的概念都搞清楚时,已经对书中绝大部分的知识都了解了。
Q2:进行过输出的书还有必要再重新读吗?
先要弄清楚读书的目的,如果我们只是了解书中的知识,我觉得输出自己想要的概念卡就可以了;那如果是要将一本书拆成一堂课,肯定需要更加深入的阅读和理解;所以书要怎么读,关键取决于我们读书的目的。
🤔Q3:概念卡片除了概念,还可以有示范、延伸、拓展、案例等这样的卡片是吗?不用拘泥于各种方式,还是都要遵循此格式?
1.你得定义这张小卡片是什么卡。当被定义为概念卡时,那么概念名称和解释当然必不可少,要不然我们怎么帮助我们理解概念;
2.所有的技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对概念卡进行拓展、举例、应用场景,这些超级超级棒!毕竟知识只有用起来才能体现价值;
🤔Q4:感觉比较难归纳总结,怎么做才能锻炼这个能力呢?
归纳总结是一种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且也不是所有阅读的内容都需要归纳总结。
先试着不去顾虑这个问题,遇到喜欢的概念就抄下来或者用自己的话记下来,先让大象喜欢上阅读,才能更好的帮我们养成习惯。
🤔Q5:什么时候总结概念比较好呢?
1.概念比较多的时候,看完一部分就做概念卡,当你要回顾的时候看目录和概念卡就可以大致知道书里面的内容;
2.大部分书概念上有链接,所以不需要回看书,只要看你做的概念卡就可以。除非是故事性很强的,那你可以准备个书签。但大部分实用类书籍,都是概念链接。
🤔Q6:如何进行有价值的输出,而不是复述作者的观点?
学习输出的方式,由易到难可以大概有7种模式:记录笔记→思维导图→解读文章→对外分享→内化实践→复盘文章→课程研发。
你指的有价值的输出可能是的复盘文章或者是课程研发这种高难度高标准的输出。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能力循序渐进的提升输出水平。
可以先从做笔记开始,然后再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案例去理解别人的信息,这一步虽然还是再复述作者的观点,但这是尝试内化的重要一步。
但是如果想要加入自己的深度思考和深刻认知,就要结合自己的实践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判断。
🤔Q7:如何将概念卡用于其他学科(比如英语)的学习中?
用概念卡记录语法、句型、词根、阅读技巧、写作套路;或者阅读某一类主题的英文素材,整理话题。
和碎片化阅读相关的延展知识
1、卡片法
用法SECI模型
2.归纳法和演绎法
人们研究事物的两种路径:归纳法和演绎法。
1、归纳法即从目标出发,甚至是模糊的目标,然后寻找 数据的规律,进而得出结论
2、 演绎法则是根据分析目标首先建立假设,然后用数据 验证,最终得到结论。
二者相辅相成,使认知形成螺旋上升态势。
数据升华的过程:数据—信息—知识—理论
数据分析的路径:归纳法(目标—整理数据—寻找规律—结论),实现数据的意义化、结构化、模式化;
演绎法(目标—产生假设—数据验证—结论),实现智慧的概念化、指标化、测量化。
信息的五种结构
1、随意信息
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它们是确定的。
2、观点信息
个人主观的观点,需要有论证的过程。
3、过程信息
就是教我们怎么行动的教程。
4、具体信息
就是实践中看到的,摸到的,听到的信息。
5、抽象信息
比如生物上的的很多概念,神经元、蛋白质,数学上的公式、模型这些都看不到,只能想象的信息。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1、获取阶段: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
2、理解阶段: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
3、 拓展阶段: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吗?
4、纠错阶段:我删除了那些不恰当的联系和错误结论了吗?
5、引用阶段:我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吗?
举个栗子
同传笔记需要刻意练习的五项能力
1、倾听力
2、全局思维力
3、整理力
4、总结概括力
5、排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