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大》:请关照我们身体里的大毛怪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6603/7a15c1c2205380bc.jpg)
文|江晓白
01
最初知道冯唐,是网上传言他为了主持人柴静离婚。好奇就关注了一下,这一关就被圈粉了。于是就从他的作品里,选了《活着活着就老了》、《三十六大》这两本随笔集来读。
为什么选随笔集呢?
有人说,杂文、散文这些东西,就拼两点,一是见识,二是文笔。我倒认为,这两种“东西”,并不是学历+经历+阅历,外加读过几本书,就能随随便便落笔写就的。作家的见识与谋略、情趣与风骨以及遣词造句的修为,拜读时尚觉得言及彼身、大吐为快,真去效仿,但凡火候欠缺那么一点点,也只能落个画虎类犬的不得其门。
那两三千字,真不是打开水龙头接水一样哗啦啦就往外淌的。
02
初读《三十六大》,我脑子里只有四个字:不知所云;再读,前面4个字换成:欲罢不能。
有人说冯唐的小说是流氓视角的男性小说,但他在这本随笔集里,却活端端是青年导师。
他引导他的外甥:姑娘是了解世界的入口,身兼朋友、老师、情人、性伴、家人五职;他说,作为一个好男人,一生要处理好的七件事是:金钱、女人、酒肉、工作、珍玩、身体、智慧。
女性对男性的作用,被他总结得很全面。而男人在现实中的七件事,私以为将“珍玩”这一项替换成“嗜好”比较大众化,他个人玩的珍玩,转换到其他人身上,可以是游戏、摄影等等耗钱滋养身心的项目。
他教导尚在校园的学弟学妹们,他们的出路是血战90后同辈、血战80后,希望70后身下加速折旧,看穿名利生死,或者移居国外。
这个翻译成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与同一辈人以及上一辈人百舸争流、千帆共竞,至于上上辈之后的,只能寄希望于他们投身广场舞事业,颐养天年就好。这个观点倒是实在,透着顺势而为的意味。
他告诫已经步入职场的师弟:在江湖上混,养成好习惯为第一,其他就在各自的特质和造化了。
这些好习惯,可参看诸如《入职半年连升三级,只因为我做到了这几点》之类的励志鸡汤文,反正就是些执行啊、服从啊、学习啊等等,没啥新意。
让我品出他脱缰野马外表下对世俗的接纳的,是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们说,这些习惯太俗,想仰天大笑出门去,这些世俗习惯完全可以不理。内心之外,我祝福你们找到不世俗的山林、不用装修的岩洞、不搞政府关系的和尚和不爱财的姑娘。
一言以蔽之,没有世外桃源,咱们不是活在真空里,该懂的规则还是要懂,为了三斗米有时候就必须九十度弯腰。
他分享旅行心得给行万里路的兄弟姐们:少碰当地土流氓,少碰当地姑娘。嫖娼违法,江湖险恶,如果实在想,还是用手把,安心很多。如果厌倦了左手,换右手。
看来,青春荷尔蒙的躁动,概莫能外、上古同今,大作家和小平民,体验是一样的。
他总结他的自我成长:在我的记忆里,有三个阶段,你疯狂生长,如雨后春笋,如万科盖楼。三个阶段过后,你啥都明白了,你成了大毛怪。
所谓的大毛怪,我理解为灵魂和精神内核。
而三个阶段,书中有明确的时间点,分别是高中、大学后半期、三十岁左右。这些时间点又可以解读为生理发育的完成(意识到美丑、男女有别)、价值观的形成(明白了社会对男性的期望)、人生事业的初成(进入麦肯锡成为资深顾问)。
《三十六大》里的36封信,只有这一封,是写给自己的,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望将来锦绣时光。有青春期一无所得的张惶,也有青年时初露头角的自得。很容易引起共鸣。
03
36封信,不光写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他对金钱、女性的看法,甚至还和前人隔空对话:与司马迁讨论偶像的标准、问候金圣叹的痔疮、和古龙交流酒、凶杀、色情的关系,等等,引用他经常在信末的一个词“余不一一”,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私以为,看书是很私人化的事情,可能你功底沉积,看山不是山,我就资质普通,看山还是山。但这本《三十六大》里,还是可以提取一些特质,以飨我们那相同的人生前三十年。
我们自来到人世,从懵懂到醒事,醒事到悟事,悟事到成事,都是一路走,一路浮起问号,直到问号拉直的过程。而这本书会一一告诉你,你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面对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会呈现给你什么,你要如何做,才能得到这个它的认同。
尽管书中的观点现在看来,无多少新意,但作者的那种精神气,却如导航塔上的明灯,在你知道方向的前提下,它亮着,你就更有底气了。
如果你想在熙熙攘攘的浮华里,关照一下自己的灵魂,与它对话,让它和肉身,相安无事走更远的路,就去读一读《三十六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