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偷窥他人的狗仔毛姆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最初了解这句话是来自单向历的精彩读白。对此我颇为着迷,它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一本好书对于读者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当读者处于负面状态时,一本好书的出现无异于一次深入灵魂的救赎。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英国作家毛姆写的一本读书随笔的书名,于是它很快出现在我的手中。
拿到手的是一本精致的小书,15万字的体量,不长,刚刚好。既能满足你阅读的欲望,又不会觉得它冗长。书中随笔的篇幅长短错落有致,非常适合茶余饭后读上一读。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怎样读书才有乐趣”,第二部分“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第三部分“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
必须得说这是神奇的三部分,它让我在读一本书时拥有了三种情绪,犹如坐过山车一般。这实在是一种罕见的读书体验,也让我的读书感想强烈无比,不得不一吐为快。
在第一部分“怎样读书才有乐趣”中,毛姆分享了他独到的阅读习惯——同时阅读多本书。因每天的情绪不同,一天内也有不同的时间节点,早上看哲学类、科普类书籍,能激起一天的活力;工作完成后,读些历史、散文、传记类,以使大脑放松;手头可放些诗集,以便随时兴起翻一翻。
这方式听上去很是不错,他让情绪和阅读相结合,把阅读变为一种更为纯粹和愉悦的个性化享受。就像玩电脑游戏一般,一直玩一种游戏很容易枯燥,几种游戏轮着玩则能保持新鲜愉悦的快感。
同时在第一部分,毛姆还就好小说应该具有的特征进行了讨论,与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一书的晦涩艰深和严肃刻板相比,第一部分的毛姆是风趣幽默、轻松自在的,像一个俏皮可爱又有深邃见地的好友,可遇不可求。这让毛姆在不知不觉中就博得了我的欢心,让我在初识他之时便有一种欣逢知己的喜悦感觉。
然而翻开第二部分时,阅读体验急转而下。这一部分,他评论了十四位著名作家及其代表著作。前面几人还比较客观,随着评论的继续,画风突变。
毛姆对作家私生活的兴趣越来越浓,浓到一篇随笔竟用八成的篇幅进行探究。他俨然化身为毫无底线的狗仔队,举着放大镜偷窥他人隐私,再辅之以邪恶的臆想来得出刻薄、恶毒的结论。在他的笔下,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司汤达、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都成了道德败坏、纵情声色、沉迷享乐的十足烂人,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毛姆对于作家的这些描述,起初我是将信将疑,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家伟大并不代表人品无懈可击,或多或少存在缺陷;随后是深度怀疑,因为毛姆的描述越来越套路化,对作家的抹黑仿佛出自娱乐八卦刊物之手,千篇一律;最后是嗤之以鼻,谎话说得越多,破绽就越多,当你持有质疑态度时,你会发现很多前后矛盾、不合常理之处。这时,我开始意识到,“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真是至理名言,古今适用、中外通用。
阅读至此,我对毛姆的印象发生巨大转化。我认同哲学家尼采的观点——与魔鬼战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变成魔鬼,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你以什么样的眼神看世界、看他人,首先反映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毛姆眼中,这些伟大作家全是忘恩负义、吃喝嫖赌之徒,他看到的他人全是缺点,那么他自己内心的阴暗和负面可见一斑。
这感觉很糟糕,就好像和你一直聊天的好友突然变成一个满口污言秽语的骂街泼妇,你除了大呼交友不慎,最好的方法就是转身走人,远离这负面情绪源。
所以第三部分我失去了兴趣,看得很敷衍,他也确实没有提出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但必须得承认,刨开毛姆刻薄、毒舌的那部分,整本书还是有很多干货的。咳咳,大概有十分之一的篇幅吧,是值得研读的文学理论和写作经验,也是这一本随笔集的精华所在。瞧这比例,精华果然都是浓缩的。
也许以看八卦周刊的心态对待此书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要想对毛姆进行客观评价,我应该再多看看他的其他著作。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偷窥他人的狗仔毛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