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韵简友广场读书

《论琴》的修养

2021-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挹洗俏月

原文:丝桐,世所常有也。抚之以指,则其声铿然矣!谓声为在丝桐耶?置丝桐而不抚之以指,则寂然而无声。谓声为在指耶?然非丝桐,指虽屡动而不能以自鸣也。指自指也丝桐自丝桐也,一抟(tuan,同团)拊(fu)而其声自应。人之此心和平仁厚,真与天地同意,则南风之奏,亦何异于舜之乐哉!

作者:黄干,字直卿,朱子高第,称勉斋先生。

汉·王粲《七哀诗》:"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

此诗大意为琴是常见之物,用指拨动就会发出响亮的声音!那么声音是出自琴?把琴放在一边不去抚弄,它就没有声响了。那么声音是由手指发出来?然而若无琴,手指既使能动但却不能发出声响。手指就是手指,琴就是琴,一旦人触摸它就会发出声响。若人心和这琴一样心平气和归仁厚重,则真的与天地一心了,则南风(为古代乐曲名,相传为舜所作)之奏,就和演奏韶乐的乐趣一样!(韶乐,史称舜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宫廷音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为上古舜帝之乐,是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古典艺术。)

作者借琴告诉人们,任何事有因就有果,琴置一旁则不会发声,非得有人触碰才能让其发声。古人崇尚谦逊,谨言慎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若人人能做到此,则和天地一心。作者想以琴来引起人们对修养的重视,这对于人的一生是贯穿始终的。

我是挹洗俏月,这是今天的阅读分享,祝您晚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