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留18分钟给“诗“吧
“美在用瞬时间的「偏题」让生活变得宽阔”
Hello朋友们欢迎来到本期分享~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写得是一对日本夫妻与他家两个小朋友的故事,他在主页上写到:中本一家钱不多,但时间管够。我们享受每一分钟。
他们院子的阳光总是阳光把衣服晒得香甜,风把洗衣粉的味道吹到很远很远。
他对妻子说“你穿着西服跳舞,我就很想表白,但看见女儿,才想起我那么幸运,已经娶了你。”
他说“我们家没有电视机,最美的节目都盛放在眼睛里。春天,我们踏过一场场樱雨。”
看完一篇文章,其它我都不记得了,唯有这些。但通过仅有的“只言片语”,我想他们一定是很懂生活的人。
很巧“疗愈”就是人生一个逐渐复活的过程,直至我们成为懂生活的人。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你标题是叫我们给生命留18分钟诶~这跟成为懂生活的人有什么关系?
那我就要说说生命的这18分钟留给什么?答案是留给:“诗”
前两天跟伙伴去海边,她去参加活动了,而我一个人在等待下一场活动。于是就在海边逛了起来。因为阳光还很烈,选择去海边的观景亭躲一下。观景亭的一端坐着有一个头发发白戴着棒球帽的时尚爷爷,像从国外回来的。他静静得看着海面,直到我的到来打破了原属于他一个人的宁静。发现他一直用纸巾在擦鼻涕,我还在想他是不是感冒了。没过一会儿爷爷就背起背包走了。
后来…
我才知道,他是在哭。
不想去揣测他因什么哭泣,但如果让我重新选,那时我会当即离开,把那难得的平静还给他,因为那一刻或许是他个人难得的存在。
人生路上其实我们一直在追寻一个叫“存在感”的东西。关于“存在感”是我们按照自己的感觉呈现在这个世界的一生基本生命状态。每一份感觉都是一份精神生命的碎片。而有时之所以找不到“存在感”是因为我们的感觉失衡了。在我们的文化中很少强调尊重自已的感觉,强调的都是要舍弃自已的感觉,为家人、为别人、为社会而活。而且很多感觉可能来自于脑,而不心。
我们总是在生活中忙于赶路,因此没有时间停下来思索手中之事的意义,于是做越多,错越多,看则快,实则慢。我们体味不到吃的感觉;喝茶的感觉;微风拂面的感觉;发呆的感觉;一首音乐内心涟漪的感觉;生活中那些细小善意与感动的感觉…..当一份又一份的感觉被忽略,也就意味着我们一份又一份的精神生命的碎片被杀死。最后委屈到:“我”去哪儿了?
“日本的年轻人不想糊口工作,不止糊口,他们逐渐失去意志,梦想或热情,他们透过电脑和网路来认识世界,他们误以为自已认识这个世界,这认为这十分危险,闭上眼睛,捂住耳朵,别用你的脑袋,用你的心或者灵魂,并运用你的双手,手指,我一再强调,你们要不断自我训练。”——山本耀司
也如Le Labo全球总裁及创意总监Deborah Royer说的:“你的手机正在扼杀你的嗅觉。”
所以要成为自己,得学会看到并尊重自己的感受,慢慢复活。
蒋勋老师说你的人生就算再匆忙,也请至少留18分钟的时间留给“诗”吧~18分钟足够我们读一首长诗。
但蒋勋老师真的是要我们读诗吗?不是的!而是通过诗与我们缺失的日常重新链接起来,而那些美好而又短暂的瞬间,会不会像那个爷爷般虽哭泣但可能因为海的美好感受到生命的宽阔,而选择重新背起行囊。生命又有哪些奇妙的瞬间让我们觉得活着没有遗憾。
我们大部分人不害怕遗忘,而是怕回忆中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请留你生命的十八分钟给“诗”吧~
“我愿是满山的杜鹃,只为一次无憾的春天
我愿是繁星舍给一个夏天的夜晚
我愿是千万条江河流向唯一的海洋
我愿是那月为你再一次圆满
如果你是岛屿
我愿是环抱你的海洋
如果你张起了船帆,便是轻轻吹动的风浪
如果你远行,我愿是那路准备了平坦,随你去到远方
当你走累了,我愿是夜晚
是路旁的客栈,有干净的枕席供你睡眠
眠中有梦,我就是你枕上的泪痕
手臂让你依靠,虽然白发苍苍,我仍愿是你脚边的炉火,与你共话回忆的老年你是笑,我是应和你的歌声
你是泪,我是陪伴你的星光
当你埋葬土中,我愿是羁绊你的青草,你成灰,我便成尘
如果,如果,如果你对此生还有眷恋。我就再许一愿,与你结来世的姻缘。”
永远望向美丽的他方,永远在行进的中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