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我”到“读你”~初识“元认知”
关于“教师”一词,我常常在思考,职业、角色、理想不同语境带来的不同心里感应,由此达到的不同体验追求。早晨看到阅读写作群里@丁雪梅 区广电局的发言“没有教师经历”,想起她在北关小学张丽琴老师班级群“今晚八点半”陪孩子们朗读的情况,忽然之间,教师职业角色和理想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脑中形成一张完整的路线图。
于是告诉丁雪梅“你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了,每天带领孩子们朗读,孩子们得到了专业朗读训练,这种教育资源再好不过了。教师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角色,一种理想。当我们把它当做职业的时候,我们会有职业倦怠;当我们改变为角色,我们会乐在其中;当我们把教师当做理想,就会崇高。孔子、耶稣、穆罕默德之所以伟大,因为他们是万世师表,他们是把拯救人类灵魂作为终身理想终生奋斗的”。
丁老师(以后就称为丁老师了)回应:“哇,潘主任,我怎么没发现呢!多么深的领悟!即便不在教师的岗位,并不影响我成为教育者啊!读的好!满满的动力@酒泉市教研室潘建军[强][强][强]”。
我告诉@丁雪梅 区广电局“你是一个优秀的朗读者,以你富有魅力独特的声音作为资源传播文化,使人们受到了积极影响,难道您不是个教师?你每天沉浸在与孩子共成长的快乐中,你的孩子为你所做的这些而骄傲,其他孩子们也会为有你这个特殊的同伴而骄傲,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已经进入一个教育者的角色了,所以,你难道不是个优秀的老师吗?”
完成这次思考,我的思绪回到了我所读的书上,我突然想到,我这就是“元认知”呀,所谓元认知,不就是对自己思维的思考吗?我刚才就是对自己思维进行了思考的一次过程。我有点兴奋了,啃了几天《元认知_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终于有了一点收获,终于又回到了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关于“高阶思维”的问题。
"人脑就是个不断适应外界和自我变化而不断进化的复杂系统。所以,这也就是教育不能放弃每一个受教育者理论根据。”这是我啃了三章才得到的感悟。同时也找到了大脑进化论的物质基础。因为“大脑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格也从来不是生而定型的。尽管并非时时都能体验到变化,但是我们永远处于变化之中。并且这是件好事,没有必要害怕。”(《元认知_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第四章)
唯物主义观点又得到证明了。人脑是物质的,人脑活动都是靠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产生各种化学反应进行的。而且人脑有各种回路,这种反应会通过各种回路反馈信息,多巴胺化学反应越多,需要反馈的信息就越多,回路也就越多,反馈也就越快。这就是聪明人的大脑特点,这都是经过解剖学所证明了的。那么再回到我们的讨论目标,教学,我们的任务就是刺激孩子大脑的多巴胺产生化学反应,以此来促进他的大脑回路不断反馈信息,完成思考。这种思考会反过来促进他大脑的变化。久而久之,这种变化由量变达到质变,就完成一次大脑的进化。而目前我们教学的模式,多以知识传授为主,知识传授在我们大脑里进行的活动是简单的单回路,也就是从A点多巴胺产生化学反应,信息通过某回路传到B点再产生化学反应完成存储。这就是低阶思维。而引起思考、想象、创新的思维活动,这种脑反应是复杂的多回路活动。也就是说,能引起大脑多回路活动的思维就是高阶思维。
我们在没有了解我们自己的思维的时候,有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是靠直觉,决定错了,那是因为直觉错了。而我们了解了我们思维的话,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做决定时候大脑的反馈回路,由此可以通过控制这种大脑活动而做出正确决定。这就是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自己思维的思考。
这些话题抛出去后,讨论者只剩我、李晓蓉和殷玉霞三人了。我忽然想起《笑傲江湖》主题歌唱的“清风笑,竟惹寂寥”,可能也就是这种情景的写照吧。
李晓蓉问我: 哪些方法能让多巴胺兴奋起来?
殷玉霞:潘主任的讲解,犹如给我们的大脑注射了巴多胺一般。
我回应:高阶思维,元认知。高阶思维是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后三个,处于顶层的是评价。而且评价又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对非自我进行评价,另一个是对自我进行评价。自我评价其实就是对自己思维的认知,就是元认知。
李晓蓉:@酒泉市教研室潘建军 心理学中也讲多巴胺, 对大脑研究,也证实这一点,了解大脑构造,更科学合理的选择学习方法,这个肯定无可厚非。
我接着回应:两个层面的评价又是交错的,也就是说评价别人是建立在对自我认识的基础上的。所以,元认知是高阶思维的基础。
殷玉霞插话:积极开展自我评价,认知自我!对学习心理作研究,才会促进自身学习!
李晓蓉:@酒泉市教研室潘建军 对他人的评价,其实,我个人认为还是一种自我认知的呈现,只是借助了他人这个平台。
我回应:对,所谓知己知彼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知己知彼”这种思维活动的心理学依据。回到你的问题,如何刺激孩子的多巴胺,张生已经为你设计好了。那就是教学中的评价环节,这是最重要的。
李晓蓉:@酒泉市教研室潘建军 一线老师,其实有很多让多巴胺兴奋的做法,只是没有系统化,没有找到理论依据,没有循序渐进进一步优化提升总结提炼。
我回应:是的,这就是我倡导的读经典理论的原因。
李晓蓉:@酒泉市教研室潘建军 寻根溯源,必有亮光!
殷玉霞:自我评价最终激发自己的大脑 释放更多巴多胺,以此推进学习深入持久! 张生教授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有更多同伴激励,给参与者增多了释放巴多胺的路径!所以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评价和点赞
李晓蓉:@酒泉市教研室潘建军 一直对主任提的一个问题在思考琢磨,那就是术和道,一线老师的日常做法仅仅是术,而寻根溯源找到多巴胺真相,更有效的促使它工作,从而提升学习效度,提炼总结到一定高度的,那可能是道。不知道我的理解是不是靠谱?
我回应:是的,这就是我们探讨的。我们的教学实验就是要探讨高阶思维训练的路径。
网络上的讨论暂告段落,但我的思考继续。
这个读书写作群,群主和参与者的初衷或许开始只是为挑战自我找了个平台。但现在达到的目的已经不只是这一层了。我们的学习思考就是要从“术”升华到“道”。群里的老师们正在向这个方向前进。这也正是研究的意义所在。仍然回到我研究的问题:教研其实就是对老师们的元认知进行强行训练的一种机制。
我的大脑冒出了一个“自我叙述”的“脚本”,有了这些认知,还不赶快去读书,再去研究“元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