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系列:想起那年高考

今日高考,社会各界,尤其是交警叔叔们,严阵以待,为孩子守护通往考场的道路畅通,为孩子们保证考场周边的宁静。考场之外,一些送考的家长们,严格按照网络上的高考穿衣指南进行着装,生生把考场门前变成了旗袍走秀的T台,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朋友的孩子今年以复读生的身份参加考试,前些日子聊天,朋友说,孩子倒没见着怎么紧张,反而是我自己,紧张起来了,去年我真不紧张。
我说去年你不紧张是因为你心里在想,考不好也没啥,大不了明年复读,可今年不一样了,不能老是复读啊。
再说了,你紧张只会起反作用,让孩子看在眼里,嘴上不说,心里也犯嘀咕,到底你对我这一年的努力有没有信心啊?通常情况下只要没有突发事件,你不要想着能有什么奇迹发生,也不要担心会差多少,和一模考试排名差别大的很少。
最关键的是,你要相信,高考只是一次筛选,大范围的确认一下每个孩子是深造型科研人才,还是技术型就业人才,一次高考又不能定了终身,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就算考进了清华,不认真学习不遵守规则,一样也有开除的可能啊,北大的保安尚能逆袭,你怕什么呢?
朋友听我这样说,亦有几分释然,那好吧,我试试不紧张。
这些,其实都是孩子高中时我和孩子探讨过的话题。
孩子曾经很认真的问我,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
我的答案很干脆也很简单,考不上985、211,可以读普通一本;考不上一本,有二本,二本线也过不了,咱还可以上大专,学技术,凭自己能力挣钱吃饭,又不比谁低一头,职业无贵贱之分。高考就相当于是第一次筛选,初步让你确认一下,自己适合做什么,而不是说,一生就此定型。
我们家经常会有这种平等的对话,孩子也很明确,只要自己确实努力了,没有辜负时光,其他的也就释怀。
给予了他如此的信任与肯定,孩子自己一直很努力,高中三年,学习大有改观。
高考的时候,我一个人去陪考,高三时问他,要不要买新衣服,比如耐克之类,哪怕是仿版,他说不用,穿惯了的旧衣服熟悉舒适,整个高三时间,一件新衣没有添;快到高考时,我其实也是偷偷给自己买了件旗袍的,征求孩子意见,要不要穿旗袍?孩子说,你就平常来看我时穿的日常衣服就好,不要制造紧张气氛,搞得好象刻意提醒我这是很重要的高考一样。
我笑,主要是我自己喜欢旗袍,找个借口给自己买新衣服嘛。
说不紧张也是假的,毕竟是人生分水岭,哪个学子不希望一跃龙门,奔向自己心仪的大学?哪个家长不期盼自己的孩子超水平发挥,光耀门楣?
不过我更知道,只能适度的紧张才有助于正常的发挥。所谓适度的紧张,首先是家长自己心里要淡定,千万不要把“你别紧张啊”挂在嘴上,就当是平常的一次送他去学校。
至于我家小弟那年高考,父母都在农村,没有让他们来,吃住在我家里,离考场也不远,问要不要送、要不要接,说不用,你在家做饭就行了,中午想吃糖醋鱼。这貌似是我那时最拿手的一道菜。小弟后来也不负众望,成了我们家第一个大学生。
孩子高考在合肥八中,每次将他送至学校门口,我就回宾馆安静的坐着看书,隔壁就是他同学的家长,我们仿佛心有灵犀,没有聚在一起八卦,让自己绝缘于外界躁声,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清净世界。
三天时间过去,就开始漫长的期待,反而是到了查分的那一刻,没来由的紧张,还有兴奋,对孩子来说,是十二年的寒暑攻读;对我们来说,是六年N多个周末合肥与家乡之间的往返奔波,然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如所有高考过和终将参加高考的孩子,这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