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关爱其实是给对方成长的机会。
孩子上大学之后想要买个电动自行车,我跟爱人都很支持。国庆节放假回来的时候,我也跟他简单说了一下这件事情,我和爱人的建议是买一个二手的就行,换个新电瓶,加个电瓶锁。
国庆节返校后没有多久,孩子就买了一个全新的电动自行车,也没有买电瓶锁,只是在微信里拍了个照片给我们看了一下。
其实对于孩子的抵触心理我是有感觉的,凡是我希望他干的事情,他一般都不愿意干。
可是作为父亲,我又不能不说,毕竟我说的都是自己的切身体会,谁又会舍得自己的孩子吃亏上当呢?
现实确是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下就会了。
我之所以要反复的跟他说,虽然知道他心里烦我也是要说,我的目的就是在他吃过亏之后反思的时候,会想到我曾经跟他说的那些道理和事情,这样他就更容易在自己犯过的错吃过的亏上获得成长。
比如在第一年参加体育高考统考之前的时候,他因病发烧三四天,我劝他要缓考,他不听。
我对他说,生病这件事情原本只是影响你一两周;你缓考一下也就是影响一个月,假如你不缓考,那就不是你的运气坏,而是你的错误选择,影响的就是一两年;如果你不复读,只是去读个大专,可能影响的就是你的一辈子。你是想要这个病的负面影响耽误你多久时间,你自己决定。
我当时其实可以直接帮他申请缓考的,但是我没有,最后的结果就是复读一年。
复读的这一年非常辛苦,我也很心疼他,但是我知道他一定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反复想起来当时我跟他说的话,他会努力的分清楚“错误决策”与“坏运气”之间的区别。
随后的很多事情,我跟爱人的策略就是只说一遍,听就听,不听也随你,反正是你自己承受后果。
毕竟他只有承受了那个后果之后,他也才有机会获得真正的成长。
基于以上的想法,我一般都会平心静气的跟他仔细的讲清楚我的想法,以及事情可能发展的情况,但是决策还是要有他自己来决定。
自从他上大学之后,我的更多注意力都转移到爱人身上,转移到父母身上了,这些人当下更需要我的关注。
他一个人在异地他乡,总是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也不可能是事情都替他做选择。并且,他在做更多决策之后才会有真的成长,否则一切都是我决定,将来也就成了一个只会听命形式的巨婴,那也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前两天我们还是在视频里讨论了一下关于电瓶锁的问题,他说学校的环境比较好,没有人在校园里偷电瓶。我们认为一旦丢了电瓶,你要花钱买电瓶,还要找师傅安装,还影响心情。你当下就是多花二十多元钱,你要使用三四年,每天才划算几分钱。却省去丢电瓶的烦恼,还是划得来的。
人家还是表面上答应了,现在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买那个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