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

2017-01-08  本文已影响45人  张凉凉

镜头中,当老百姓在横幅上写下“百年难得好市长”的时候,我以为,耿市长的辛苦没有白费,他的心意都传达到了老百姓心中;然而画面一转,一个孩子焦躁地询问着身旁的大人,他们为什么要堵住车子堵住道路,孩子身边的女人说道,别急,他们一会就散了,就是想要一套房子而已。

我迷惑了。

可当我看到耿市长坐在车里,无力地挥着手,无助地抹着眼泪,无声地望着大同的天空,即使我很想知道那一刻,他心底搅动着的思绪,但我也想他能就这么静静地躺会儿,睡会儿。

作为老百姓的我们,大多数时候都难以去判别身为父母官的他们到底有否作为,也许正常的现象是,大多数人们甚至都不知道当地父母官姓甚名谁,何时上任,所以往往政治是离老百姓很遥远的事情。这是一个很怪的现象,政府官员与老百姓之间的桥梁,没有真正架起来。但是,有些政策却是那样的深入我们的身边,比如修路,比如栽树。以此而言,一个地方政策的制定与修改,是与百姓们息息相关的,这点毋庸置疑。

说回影片,全片大致分三个阶段,克服拆迁问题,工作中的耿市长,突如其来的调任。

拆迁过程中,周浩的摄影机前记录下了被拆民众的苦与乐,有人欢喜有人忧,但大方向却一直朝着大同的未来走去。其实自古以来所有的进步都是为了大部分人们的利益而牺牲部分人的利益,有改革就有牺牲,既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快的方案可能真的不存在。然而,持此番论调的政府官员谁又分得清到底是真正为大部分人民谋福利还是只为自己阵营谋福利呢?信息的不对等造成的官民之间不信任,只会拖慢改革的脚步。所幸,当下政府与民众都在为着同一个目标在努力,我还是有理由乐观地相信,往后,没有所谓官所谓民,只有各就其职共同进步便好。

片中耿的老婆出现了数次,次次都是埋怨耿的拼命工作不顾身体。如果说耐心解决每一个找他调解的百姓困难是体现其爱民的一面,那么废寝忘食地工作就是真切地表现出耿市长勤政的一面,从这里可以看出耿确实很心急,他数次提到“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是因为他知道大同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需要马不停蹄地完成他对于大同的使命,即使这个使命不来自于上级,亦不来自于周遭,只来源于自己。也许这个时候的大同,确实需要这么一位敢于承担敢于突破的带头者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造,但抛开个例不谈,我认为中国不需要这样的市长。倘若一个城市的兴衰仅仅决定于少部分掌权者的意志,那么这个城市的发展是病态的,而且早已病入膏肓。看完影片后在知乎上看到一些大同本土市民的评论,皆是正面肯定了耿的作为,大同自耿以后确实是大不同了。所以我草率地下着定论,大同是需要耿彦波这样的市长的。但是中国不需要。中国要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先锋者,也不是但凡上任便大笔一挥指点江山的政治家,中国要的是安全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路线,是即使没有突进的带头者带领依然会平稳迅速地朝着既定目标发展的稳定政策,是公民监督政府、政府服务公民的和谐氛围,以及所有人勿论官与民的幸福感。

影片是以耿的突然调任来结束的,说实话,听到送行者的呼喊,看见耿彦波无声的泪水,我的头皮一阵发麻,胸腔中某种情绪澎涌而出——悲哀。离开大同后,耿说道:“大同已经过去了”。这是我最佩服耿的地方,入世之后的睿智与洒脱。突地想起王家卫《一代宗师》里的台词:“想想,说人生无悔那都是赌气的话,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

至此,影片结束。

关于这样一部纪录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看到的点都不一样。片中有两拨群众曾出现在周浩的镜头前,一个说拍这个一点意义都没有,一个说相信这个工作历史上肯定会得到价值的。历史上的事我还真下不了定论,但起码,它反应出了些什么,并且真实,丑陋可恶却又那样温暖人心。

最后,想把鲁迅先生的一句话送给耿市长:“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正��ᒋawT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