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2018,想念那个肚圆的你
文/孟宇
特别想问大家,你们还记得那些“最初的模样”吗?
就像当听到2019元旦过后发小结婚,你会想起曾经和他看过的《铁胆火车侠》《蓝猫淘气3000问》《铁甲小宝》《奥特曼》,玩过的《红色警戒》《极品飞车》《拳皇》《合金弹头》。
就像第一天做俯卧撑,心血来潮也只做了4个,结果肚子还疼了三天。
就像虚胖的时候开始跑步锻炼,1公里打卡竟是“豁出去了”。
就像胖的时候,真不会因为摔一跤去买药,因为自带保护盾。
其实我们最怀念的是自己最傻、最尴尬、最无奈的样子。
延伸 摄于天津2017.7--2018.12这段时间,我称它为空档期。
没有“D”档的自主推进,没有“P”档的刻意制止。它是“N”档,你若留给它时间,便会让你想清楚一些事,之后再作出选择。
绿萝说:“上半年实习、毕业,下半年工作。可是上半年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看了21本书和21部电影,以及4部电视剧。
而下半年呢?没有按照计划阅读、健身、观影。4个月的工资才一万多一点点,买不起包包、吃不起海底捞,成功遏制了我的消费欲望。”
一个悦己说:“这一年的成长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经历过“考研”这件孤独而又美好的小事,我会是怎样的平淡无味,默默无闻地度过自己的大三和大四。”
2017年之前没有过总结,因为稀里糊涂。
2017年的总结也只可能是由“英雄联盟”、“论文”、“毕业”、“国考”、“失业”这五个词组成的。
还记得2018元旦跨年的时候,回想自己的2017那真叫“贫穷”。
因为真心不想还这样懒散,所以需要做点什么。
于是就有了一年半的空档期、一年的沉淀期、一年的摄影、一年的锻炼、半年的读书。
天圆地方 摄于三河口当然往好听说是“空档”,其实俗称“失业”。
沉淀是因为发现自己一直在一个圈里遛弯,需要咬文嚼字的时候往往超了近道。
大一的时候因为三星zoom手机喜欢上了拍照,毕业后刚好有了平台和机会去接触学习了单反、摄像机、无人机。
之前一直排斥读书,误以为这样就能够保留自己“原生态的思想”,结果发现“百家争鸣”才是广交友、拓视野的首要选择。
所以空闲生活就选择了“飞行模式”,不打扰别人,别人自然也很少找你,忙于自己喜欢的事物,乐在其中。
刚好从中也定义了所谓的“朋友与真朋友”,就像北安的朋友说:“就是跟你聊起天来,让人特别的舒服,特别的舒心。
随便聊,什么都能聊到一块。就算不搭线,也不会觉得尴尬。有时想想不是很频繁的联系,但也都放在心里。”
可能每个人都有段时间,不去迎合谁,也不想被迎合。青春过后的空白,生活之前的惬意。
现在从2018年末,开始一场回忆旅行。
读书
12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怎么说,杂文,总会给你不知不觉的感觉,陈丹青的《退步集续编》也是。
一个话题,集中好几页叙述,一本书通常很多个话题打卡。
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
深奥的并不是这本书,而是这本书所包含和未知领域的探索。
抱着读科普的心态,拾起大学数学曲率、奇点的概念,阅读并不是很枯燥。
发现、猜想、论证、模型、重复、多代人的努力、结论。
探索自我、发现生活、发现世界。
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
乔治·奥威尔《1984》
电子书450页。前100页云里雾里。
到了300页,温斯顿、裘莉亚、奥勃良,慢慢才懂,那些关于爱情、控制思想、自我意识的新认知。
11
朱清《别用嘴上的佛系 掩饰你内心的焦虑》
若想了解,传送门: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10
卢思浩《离开前请叫醒我》
卢,很会说话,心思很细。读着读着你会发现,之所以他能有那么多的故事可写,是因为身边有一群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他有很多耐读的话,有些故事真的也许只有大学毕业、经历过一些事情才会懂。
毕业 摄于西安文理学院9
卢思浩《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可能23岁的现在正是拥有这本书的最佳时期,因为你知道“挥霍过的青春”、“初入社会的艰难”,迷茫变成了立刻行动,浮躁变成了过好今天与明天。
书中谈到写作、音乐、恋爱、迷茫、独处、朋友、沉淀。
卢思浩,这个学长还真不错。故事没有年代感,没有浮夸。
阿城《常识与通识》 《棋王》
阿城、木心,老师推荐的两个作家。
阿城的《常识与通识》只读了40页,因为之后艺术的理论太过于深沉。
每个人推崇的都不一样,喜欢与否,只在于自己是否选择接纳。
无论怎样,不挑食的人品味美食当然选择更多。
蔡崇达《皮囊》
愿遇见,去读 、去尝试。别过后,空悲切。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像是看美剧《我们这一天》般的触动。
余生枕边书。
读到《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本以为是很赞的,结果发现篇篇都说不出的佩服。
庆幸现在读完了《皮囊》,刚好在这个毕业第一年、23岁、最需要沉淀的年纪。
张千里《旅行摄影圣经》
摘:很多时候技术手段是简单的,如何去表述你的想法才更重要。
我们无法增加人生的长度,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余华《活着》
他很风趣、幽默的很,是我通过《朗读者》对余华的初印象。
先看的小说,当“我”遇见老年的福贵、老牛,开端、过渡、结尾的描写特别有唯美的画面感。
从富到贫、享乐到懂得、家人的相继离去,内心读时是沉默的,自然很静。
作为倾听者、阅读者,我们更多是带着“接下来怎么样”一直读下去。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不自主地上瘾,沉溺在他们的情话、灵魂默契、自由度。
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是否也有个重复出现的人。
若有就争取,若无就安心。
王小波,一个赤裸裸口口说爱的汉子,敬佩。
饶平如《平如美棠》
每一幅画,便是一份真情。
每一次回忆,都是打开心扉。
请成为自己的自变量,无需因为因变量的存在与否而变得迷失、彷徨。
请建造属于自己的金字塔。
归途 摄于鸣沙山8
沈从文《湘行书简》
读在最后偶然,脑袋里蹦出了“纸短情长”,发现太适合这本书。
沈从文的“二哥”,张兆和的“三三”,信纸绵绵,情意暖暖。
朱生豪《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他的确是“民国情话男神”,没读之前想着封封会是甜腻的词藻,读时发现有甜腻却简约平淡。
简单的记录,简单的传递,却是深情的告白。
他会以“饿鬼”、“傻老头子”、“猪猡”、“蚯蚓”、“大坏狼”自称,更表明在恋人面前,“男孩”其实是个十足的幼稚孩子。
一本书,毅然是一个不完整的故事,我们只能阅其一而不知其一生。
相信世间所有的人,都会遇见属于自己最美的运气。
不必着急,静听心声。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会让你喜忧参半,“闲情记趣”推荐准备去苏杭一带玩的时提前读,“坎坷记愁”让你知道芸娘与沈复的坎坷之路,“浪游记快”会让你游玩时变得有心、留心。
印象最深还是他们在七夕、在沧浪亭、在萧爽楼中看似“布衣麻鞋,粗茶淡饭”的生活方式,却是彼此最珍惜、向往、享受的生活。
太宰治《人间失格》
摘:或许我不太懂“被嫌弃叶藏的一生”的苦楚,只是希望人生更多是自己内心的体现,多一点深情流露,没必要长时间挣扎在矛盾体中。
高木直子《一个人住五年》
毕业之后,我还在西安。自然就错过了一个人在一座城、一间房、一个人的生活经历。
通过图画版,你会边读边想起舍长在西安这一年的转变,换工作、换地、换心情,现在他终于爱情事业都有了收获。
希望他在西安好好的,一起 “醉长安 ”。
7
卡罗琳·帕克丝特《巴别塔之犬》
比预期提前读完,因为想寻着保罗的主线快速找到女主露西死亡的缘由。
读到一半以为“巴别塔”的意义会和罗丽有联系,最后还会误以为就是那颗树吧。
当读完你才会发现“巴别塔”就是遥遥无期的灵魂之路,恋人、亲人、朋友距离真的很近,但未必真的懂。
“两颗心”,一个是“大众”、一个是“小资”。
大众在于大家都会看到你的基本状况,小资在于唯独自己留下的原始森林。
刚开始你读到露西会整各种小惊喜,还想着对于男生来说真的是“恋爱导师”,那样的话谁不当场感动、答应。
之后才懂得,“灵魂恋人”绝不是随口一说那么简单,之后又会懂得“是灵魂,但未必现实”。
遇见对的人,若还是摆脱“巴别塔”的人,想必只能属于爱情神话故事吧。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
如果我不喜欢拍照,这本书估计一辈子怕是不会偶遇的。
有一种书叫“读不懂但可以读完”,不懂在于自己的沉淀太浅,而读完在于对书、作者、摄影的尊重。
《论摄影》不同于摄影基础的技术介绍,而是站在“论文”模式般的高度。
明白摄影是个怎么回事,关于艺术、绘画、真实世界、侵略性的论述。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喜欢结尾,因为还是萨博。
喜欢欧维,尽管刚开始就认为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屌丝”,但实质他是都市快节奏生活中唯一能静下心的人。
他的蓝色衣服系、踹两下标牌、晃一圈停车位,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一直贯穿于小说的点点滴滴。
喜欢索雅,谁不喜欢阳光、爱笑、喜欢读书、宠物、疼老爸的女孩呢?
至于其它人,唯独你读过才知道乐趣。
关于买ipad 的前后设计、在欧维家生活的猫、修自行车、教车、帮“死对头”鲁尼等等,都说明欧维 他真的很赞。
伤疤 摄于圆明园6
汪曾祺《人间草木》
初读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不同于锻炼过后的直接更多是娓娓道来。
他会谈到很多的 花、草、虫、鱼、鸟,你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于是一边读着文 ,一边看着百度里的图片。
你才能体会到先生喜爱“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原因,学会写文、摄影、生活都是相通的,就像我在朋友圈里的一句“不放过眼中的美”一样。
周作人《知堂谈吃》
你会读到“看秋河,看花,听雨,看秋河,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的惬意,会发现自己对于美食的表达是多么的“穷困潦倒”。
2
采铜《精进》
十点读书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
1
陈丹青《退步集续篇》
纪元《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美剧
12
《行尸走肉》(第9季)
11
《堕落街传奇》(第2季)
第二季,故事线真多。比起第一季故事很深,两三条线还是不错的。
结局还算圆满。第三季可能是房地产、糖糖导演之路......
任何生意、时代、赚钱都是机遇,拥有灵活变通的能力很关键。
《绝命律师》(第4季)
金的剧本,索尔的演技 ,一场别开生面的皮影戏。
索尔就像无耻里的frank。
会说才是,江湖的良药。
《名姝》(第2季)
第二季矛盾更加突出。
夏洛特,会联想到《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女主莫妮卡·贝鲁奇。
《无耻之徒》(第9季)
最爱。
疯且丧。
《我们这一天》(第3季)
我很尊重这部剧,编导真的是太优秀、太暖,一定情商极高。
每个人物各有特色、有短板,但会聚在一起又是暖暖的正能量。
结婚前会刷、身份转变会刷。
家:
【7】一家人谁都离不开谁,有空多唠唠嗑。
爱情:
【5】高冷也好,暖男也罢,请做真实的自己,在她的面前更是。
【6】互相成为“舒服的状态”看似简单,但也是最难得的。不急,先成为希望的自己。
8
《绝命律师》(1-3季)
《绝命律师》作为其的衍生剧,让你知道了索尔叫吉米,迈克出场竟然是停车场收费的。
吉米与查克的兄弟矛盾、迈克的拿钱办事、“毒师”中成熟的产业链在31集的“律师”中才形成开头。
7
《名姝》(第1季)
很快的时间就会让你知道十八世纪英国的皮条生意后无法改变的社会大背景,第一季作为故事铺垫,很平淡。
《使女的故事》(第2季)
第二季13集,12集之前还在期待女主究竟怎么逃出基列国,然而13集的众人帮助真的是意外收获。
她没有选择离开,是因为还有牵挂的人尼克和女儿。大主教妻子的改变正是女主潜移默化的体现。
2季更多让你了解女性的选择,不容改变的就是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子女的无私。
午后少年 摄于西安6
《西部世界》(第2季)
第一季顺着烧脑 第二季绕着走弯,一个大故事依旧是多个故事的组合,折射出人性的选择和科技的野心。
关于现实与虚拟、亲情、爱情、内心世界.....
韩剧《疯了,因为你》
或许就是这样 拥有时不在意,被他人关注时 才发现自己的真心 。
5
《使女的故事》(第1季)
第一季的10集,就像是一个背景故事的具体铺垫。
使女,本是按部就班的、无思维的在这个新权力里遭受折磨,但是人性和母爱是无法改变的。
并不是换了衣服、扔了书籍,在黑暗中仍然有那一点点的亮光,一个人或是一小群人在努力对抗、努力与你为邻。
就像在最后有时进入黑暗内部,是福是祸还不一定提前下定论。
总之,不能失去人类原有的本性,不要让自己的意识沦丧。
《氪星》(第1季)
日剧《贤者之爱》
4
《行尸走肉》(第1-8季)
愿不忘如初般的美丽故事,留给自己一个世界和平。
3
《随性》(第1-2季)
日剧《非自然死亡》
法医学的背景下对于真理的探索,对于爱、生命、责任、真相的新定义。
《去他的世界》
《我们这一天》(第2季)
从整部剧体会到了“家”的重要性:
【1】选择与缘分是相辅相成的,命运会造就本就注定的一切。
【2】对于生命的选择应慎重,不因自己的或喜或悲给后代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想不想解决的那份心。
【4】男人的责任与义务是与生俱来的,就不能推脱。
【5】善于营造和谐的气氛,记录平凡生活的乐趣。
【6】第一代人所创造的传统,逐步成为后代人赖以信赖的继承与发扬。
2
《怪奇物语》(第1-2季)
多维度的观察世界,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真爱,来自于共同的经历和故事。成长多了,自然而然,哪还需要刻意创造。
《血族》(第4季)
12
《我们这一天》(第1季)
关于“爱情”的必要性:
【1】你以心相对,必有心收获。
【2】在矛盾的时候,静下心、闭上眼。你会想起谁、你会对她说什么。
【3】真实的释放自己,将自己解压暴露于对方的视野中。
【4】打心眼的支持,支持对方心中本就朝思暮想的信念。
10
《绝命毒师》(1-5季)
【1】原来最初选择的地方会是最信赖的地方。
【2】家人高于一切。
【3】一生中一定会遇到最信赖的人,也最为保护。
【4】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5】远于毒,近于爱。
《美国恐怖故事》(第7季)
9
《美国恐怖故事》(第6季)
《西部世界》(第1季)
日剧《死亡笔记》
《妖女迷行》(第5季)
《权利的游戏》(第7季)
7
韩剧《请回答1988》
电影
9
电影《海边的曼切斯特》
的确是后知后觉的丧。
片子很缓、很静,以至于“屏息凝神”。
某个时期不一般的遭遇,失忆或颓废。有过,走出。
记得就好。
电影《帕特森》
日常的公交 短暂的诗意 黑白的灵感
前一天的失去 后一天的救赎
日子总会美好
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想起曾经看过的《羞耻》第三季,想起第8集里Gabrielle的《5 Fine Frøkner》。
就像不知有意还是凑巧的“05:20”的发送、“13:14”的回复。
电影《活着》
开门见山的就是福贵在摇骰子。
电影之所以会让人略带遗憾,是因为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笔下的小说是无穷无尽的创造源泉。
7
电影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可能是利用两周零散的时间去读这本书,所以会读得更有耐心。
当晚上想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内心都是提前的欣慰,因为你会突然意识到“哦,到了某个画面”,又或是察觉电影里比起书中省略的几处细节。
很少有过很舒心的两个小时,文字你都读过,电影又在慢慢呈现,那些你在读书时“想到与想不到”的画面、解释电影里都会有个答复,这种感觉真的很舒服。
电影《末代皇帝》
电影《茶馆》
纪录片
《河西走廊》
《木心》
《乌镇》
《大国重器》
《航拍中国》
《风味人间》
《舌尖上的中国》
锻炼
2017.11.24开始一周骑车、一周跑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定量完成和升级。170斤减到134,然后又稳定控制在140。
第一个阶段:2017.12.21——5.25
俯卧撑:5827(个)深蹲:6655 平板:117.5分 仰卧起:6641反屈:4010 靠墙蹲:63分
第二个阶段:5.26——9.23
俯卧撑:4860 深蹲:4860 平板:127.5分 仰卧起:6840 反屈:3240 靠墙蹲:63分
第三个阶段:9.24——12.3
俯卧撑:3220 深蹲:3220 平板:69.5分 仰卧起:4410 反屈:2760
开机 摄于佛坪关于写作,停笔一年,只是在微博琐碎的记录看过的书和美剧。
关于旅行,只想告诉你:但凡行动,就会有收获。
2017.8 敦煌、嘉峪关、张掖
2018.2 北京
关于摄影,自己了解的仅仅是一些很基础的内容,你会发现摄影世界相当繁杂,尤其是最开始不懂的时候。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天下午,老师教的如何“裁图”,二次创作的魅力在于打开你新世界的大门,更明白了专一、突出的主体优势性。
一次关于“候鸟于飞”纪录片、微电影的采访、码字、构思剧本、场记、拍摄学习,满满的都是收获。
还好幸运的是6S为朋友圈提供261张照片,不好的是三年多的它已经气喘吁吁。
2018,对于我真的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很感谢遇见的人、遇见的故事,也谢谢自己这一年的坚持。
2019,会对自己再狠一些,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