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的那些事儿时间管理与个人管理性格

怎么招聘性格?从行为模式探索性格特质

2016-04-23  本文已影响319人  e90d0392d743

在上一篇讲了要招聘性格,可是性格又不容易在简历里,在面试中了解,怎么招聘性格呢?

我们在简历里,可以了解到的是一个人做过什么事情,掌握了哪些技能,经历过哪些选择;在面试过程中,可以就这些经历与技能,去对话与了解的是:在面对具体事情的时候,他是怎么思考的呢?怎么分析的呢?怎么决定的呢?他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呢?他为什么选择掌握这些技能?他是怎么学习的呢?

从行为开始去探索引发行为的观念与情绪的过程,可以用上图的冰山理论来理解。

怎么探寻性格呢?

提“好”问题。

用“心”倾听

记录事实,根据事实与经验,做猜测,推论与判断;在面试过程中不断澄清猜测,验证猜测,或者厘清猜测。(这个过程还会持续到工作的试用期阶段)

1,提“好”问题。

问题来源第一步:在准备面试前,看过简历后,应该对应聘者有一个初步的画像在心中,会有好奇心,会有一些假设。他为什么选择离开那家公司呢?他为什么在工作之余又学习了那些技能?这份工作和那份工作之间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做这么大的转变哦?为什么他写下的这两个兴趣相差这么远?问题的第一步产生来自阅读简历的过程。来自简历里打动你的地方,引起疑惑的地方,或者写简历的人希望引起你注意的地方。就像读书一样,带着好奇心去读一份简历,心中的画像建立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清晰,有些有点矛盾,有些还不够清晰。这些地方,就是在面试过程中可以厘清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的地方。

问题来源第二步:在准备面试前,面试官希望招聘什么样的人,心中应该是有个画像的。这个人符合招聘经理团队业务需求,以及团队人员性格互补需求,当然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与人员发展特质。比如,如果面试官希望招聘一个逻辑严谨,数据感强烈的供应链经理,那么可以针对逻辑严谨,数据感强烈写下可问的问题。

怎么提问呢?从问题内容来说:

首先要避免提一些不好的问题:避免封闭式问题,比如你平时做运动吗?这个问题,应聘者只能回答做,或者不做。避免引导性问题,比如你喜欢团队合作吗?应聘者听到这里可以感觉到面试官的意图,当然要回答,我喜欢和人合作咯。避免问假设问题,比如,假如你遇到XX的情况,你会怎么办?避免问太大的问题,比如,你是怎么做职业选择的?这个问题聪明的应聘者可以切题,大多人可能就不着边,即使是聪明的应聘者,这个题目本身带来的价值在时间效率上来说,并不高明。避免对对方做判断的问题,比如你是不是偏内向啊?听到这样的问题,应聘者估计心里已经放弃来这家公司了~

好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呢?开放问题,比如,针对简历上写的一个具体事件,可以问,当时你是怎么带领团队做到这个事情的?这时,应聘者就可以展开来说了。根据情景提问题,当应聘者展开来说时,可以听到一些不够确定的地方,接着提问,比如“你刚说的那次会议,你们是怎么组织的,多少人参加了?”“当时团队不同意见,你是怎么处理冲突的?”在情景里提问题,可以按照"STAR"(S,situation;T,target;A,action;R,Result)来走。(往往,一个好的应聘者会按照STAR来回答。)如果应聘者没有做到,面试官为了了解清楚,可以根据一个事件,问清楚背景,应聘者的目标,行动,最后结果。一个事件的基本了解完成。问为什么(基于好奇心)。当应聘者说到要采取的行动是A,B,C,可以问为什么这些考虑。很多事情,如果心中有疑惑,都可以用为什么来提问。问连续问题。好问题是连续的,不是东一句西一句,沿着应聘者的心理情景和描述情景问下去。问具体问题(相对于假设问题和大问题),比如,你当时做出的A产品的B功能,是怎么实现的?问短句子,而不是长句子,比如,问为什么你离开那家公司呢?而不是问,为什么当时你成绩还不错的时候离开那家公司呢?(句子越多,越引导)

2,用“心”倾听。怎么用“心”倾听呢?

关于倾听,可以写一本书。在面试中,几个基本点:

眼神交流:不要看着电脑面试应聘者;不要一直看着简历或者一直做笔记。

适当的情感表达:虽然是面试官与应聘者的关系,面试官也可以“做自己”,听到有趣的地方,不用绷着,听到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流露自己的好奇心。

不要打断对方说话:除非是滔滔不绝的应聘者,尽量让对方说完,再提下一个问题。

除了以上3点外露的,内里的3点态度也很重要:

真诚

接纳

同理心

3,记录事实,根据事实与经验,做猜测,推论与判断;在面试过程中不断澄清猜测,验证猜测,或者厘清猜测。

这里调动的是面试官的思维能力。面试官在面试中启动的不仅是说与听,心里的真诚与同理,还有大脑的好奇与思考。当听到他说一些事实的时候,应聘者的画像在你心中进一步形成,你可能会在大脑里留下这样的词语:“积极乐观,喜欢挑战。”你也可能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地方:“与人合作?管理潜能?”对于不确定的地方,你会进一步去提问,去拿到更多的事实来帮助你了解。面试1个小时,是极有可能出现判断错误的,所以才有工作的试用期的价值。

当面试结束,面试前你写下的我想要这样的一个人“诚实正直,伙伴意识,责任感,企业家精神,计划和组织能力”,通过面试一一验证,如果全部都勾掉Yes,恭喜你面试成功。就进入工作试用期进一步验证阶段。如果部分Yes,部分No,对于No的部分,你还不是很确定自己是否误判,就会有第二轮面试,或者换一种情景面试的方式来补充确认。

在这3点以外,另外一点需要留意的是:

在面试过程中,需要均衡理性与感性的问题

当你问感受的时候,应聘者就会回答感受;当你问思考的时候,应聘者就会回答思考。问题会引导答案。如果你提的问题很开放,但发现应聘者倾向于用感受来回答,或者倾向于用理性分析来回答,那么也可以帮助你发现应聘者的感性/理性倾向。

如果面试到最后,心中的问题应聘者都全部解答,但是你还是觉得不太对劲;或者你想要回答的应聘者都没有答到,但你心中却特别认同这个应聘的人。就是说,你的理性判断得出的结论,和你的感性直观完全相反的时候,该怎么办?

我的做法是,如果面试到特别纠结的这种局面,就找个小黑屋让自己静一静,闭上眼,想一想,刚刚坐在你面前这个人,你愿不愿意下班后和他一起吃饭聊天;你能不能和他一起共同熬夜奋斗。你们,是不是有缘分共事。(这招,慎用,往往这样招聘进来的人,在同一个经理会相处很好,但是一旦换经理,就可能出现不合的情况)

最后,再说下性格特质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往往在职业初期,基层人员或者中低层管理,职业技能比性格特征更值得考察。但越往中高层管理的方向走以及投资人看创业者,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比职业技能更值得考察。

就好比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值钱的不是那把刀,而是,李寻欢怎么使用那把刀。是李寻欢的精神特质,让小李飞刀流传江湖。

一个人特有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里让他形成了的价值观(而不是他手里拿的那些证书那些履历)形成了他的核心竞争力

人在长大,在经历的过程中,都必然手里会学会几把刷子,当大家都有刷子的时候,他打算怎么来用这些刷子,构成中级人才和高级人才的区别。

你呢?你是否有面试中的经验分享?你的发现是什么?你有什么让自己提高面试有效性的方法吗?或者有什么困惑吗?留个言告诉我呗:)

Let's Link more:

https://cn.linkedin.com/in/ilinran

Linkin刚开始建立,希望和更多人建立联系,搜索"林燃"或者"LIN Ran"都可以找到我~

"燃起"公众号关注:

时间管理: 如何提高个人管理;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团队管理: 提高对1:1和1:多的团队管理理解

公众号:燃起

ID:ranqiba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