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100本书,还是不能缓解你的焦虑
首发于公众号:三点一弯钩
01
嘉儿请我吃饭,说自己最近烦躁极了。
过去的一年里,是他定义的「学习年」。据不完全统计,他报了20门网络课程,光是写作课就有7个。买了110本书,看了90本左右,这还没有包括零散时间看的电子书。
嘉儿说:但是,这些努力连一点成果都没有看到,一点都没有。
我回他说:所以你决定今年更加努力,对吗?他说对啊,肯定是自己还不够用心吧。
嘉儿的烦躁可以称为知识焦虑,他的情况不是个案。
在地铁,在公车,在拥挤的人群里,我们也不忘打开一个知识APP,听书,听课,听最新最前沿的资讯。如果能坐下来,就马上打开kindle,用更多知识填满所有空闲时间。
偶尔也会扪心自问一下,听了这么多课,看了这么多书,到底成长了多少?但很快,我们就把这个问题从脑袋里赶走,我们对自己说:不要怀疑,天道酬勤,努力就好。
这是一个焦虑怪圈。拼命看书、买课是为了缓解这种焦虑,遗憾的是,这就如同饮鸩止渴,似乎越学习、越焦虑,越焦虑,又越想学习,不仅收效甚微,还会让自己身心疲惫,。
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嘉儿要怎样做,才能逃离这个怪圈呢?
02
嘉儿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这股焦虑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从哪里而来。
心理学上有一句很凝练的话:抑郁指向过去,焦虑指向未来。具体来说,焦虑是一种因为未来的不确定危险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就像所有人一样,嘉儿希望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但世界本身却是不确定的,正如《阿甘正传》里说的:Shit happens。不可控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件很让人恐惧的事情。恐惧、烦躁、不安等众多情绪混合在一起,就是焦虑。
焦虑就像你在看一部恐怖电影,你隐隐感觉要出现什么了,但又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时的感觉。
社会何尝不是一部恐怖片。嘉儿的焦虑,有三个来源。
知识更新的快节奏。当下的社会,技术更新迭代让人目不暇接,生活节奏像在播放2倍速。这让人感觉到无比窒息,总觉得自己走的太慢,搞不好明天就会被淘汰。《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红皇后对爱丽丝说:在这个国度,你必须努力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嘉儿说,身边的每个人都在学习,感觉我不学,就会被甩在身后,不进就是倒退,停滞等于灭亡,生存的竞争法则不就是这样么?
社会对成功的鼓吹。嘉儿一直喜欢创业故事,媒体报道的创业达人他如数家珍。社会对世俗成功的追捧,加上这些财富传奇故事,让嘉儿深信: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就能成功。然而,随着年龄越来越大,80后创业者光环还未褪尽,90后的富豪又开始登上舞台。嘉儿人到中年,似乎一事无成,空有一腔热血,这怎么能不让人感觉到焦虑?
潜意识里的不自信。自信,是说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嘉儿不能说不努力,但他心底对自己能够成功是不相信的。这种不自信一部分是真实的,他的能力确实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但更多的一部分则是从比较中产生的,他总是盯着金字塔顶端的人,这不仅不能给他带来动力,反而让他产生了极大的挫败感。让他不自觉担忧,未来的社会他还能生存吗?会被淘汰吗?被淘汰了怎么办?
03
对嘉儿来说,合乎逻辑的行动当然是:更加努力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能够自信地应对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说不定还能获得所谓的成功。
但为什么越学还是越焦虑呢?嘉儿没有想清楚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个关键问题是:知识累积一定能提高能力吗?
相信人人都能看出,这简直就是一个常识性错误。但为何我们总是不自觉的把知识当能力呢?因为我们被这个错觉欺骗太久了。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学习成绩代表能力。学习成绩用分数表示,分数只需要积累知识就能得到。这让嘉儿误以为,通过更多知识的输入,能够让能力变强。
在这个惯性思维下,每当他觉得需要提高能力的时候,无意识就开始读书、听课,增加知识输入。生涯规划专家古典认为,这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弥补战略上的懒惰。
在没有对自己进行解析,有意识系统学习的前提下,盲目增加知识输入并不能带来任何明显的进步。而一旦想要的结果没有出现,将进一步加大我们的焦虑感。
第二个关键问题是:能力提高了就能自信吗?
新东方校长俞敏洪的能力不能说不强了,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他是很自卑的。可见,能力与自信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
从自卑走向自信,是一个不断发现和发展自我的历程。
俞敏洪说,他虽然在北大,可一点天之骄子的感觉也没有。有一天,他的诗歌发表在报刊上,于是他感觉到自己还是有骄傲的资本的,这让他找到了第一个自信点。大学毕业,他去教书,结果一炮走红,很受欢迎,这又让他找到了一个自信点。后来他做成了新东方,发现了自己的领导和管理才能,终于成为一个面对几千人,也没有半点畏缩的人。
自信,是靠做成一件一件的事情,逐渐建立起来的。嘉儿也是名牌大学毕业,能力自然不低,但他沉迷于学习,缺少成功事例的支撑,以致于始终无法确定自己的能力,自信一直找不到立足点。
04
嘉儿的出路在哪里?我给出了三条建议。
首先,要明白适度的焦虑是有利的。心理学家叶克斯(R.M Yerkes)与杜德逊(J.D Dodson)经实验发现,人的工作效能与焦虑情绪呈现出倒U曲线。也就是说,某个适度的焦虑值下,人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篮球架的高度设定为3.05米是有很道理的,若太低则会变得没有挑战,人人都能够轻松扣篮;若太高则难度太大,几乎没有人能够完成精彩扣杀。嘉儿要意识到,保持适度的焦虑感未尝不可,它可以产生一股推动自己不断向前的动力。
其次,要让焦虑变得有方向。焦虑驱动下的学习是盲目的,嘉儿只知道要学东西,却没有花时间弄清楚学什么,为什么学,这让他总是跟随大流,别人生产什么,他就购买什么。他必须要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什么。只有确定了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想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改变什么,他才能确定学习的路径。只有在此时,他才会变得安静,才能在一个领域安顿下来,慢下来,深耕下去。
最后,重新定义成功。嘉儿需要从另一角度去看到成功,他若能放下对结果的执着,专注于行动过程,不但能消除焦虑,而且能带来对工作和生活发自内心的享受。采铜在《精进》里说过:成功就是持续地去做一些很酷的事情,去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这条路上,只要你能坚持把它走完,那么不管你成不成功,都已经不重要了。
禅师说:因上着力,果上随缘。这大概是最究竟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