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故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从小在中原大地出生,成长,后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定居,安家落户,屈指数来整整30年,兵团也算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多半人可能经常听到官方报道:“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样的话题,可能让大多数人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充满神秘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七大兵团唯一保留兵团建制的,一直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实现党,政,军,企高度统一的特殊管理体系,是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所属师,团场以及企事业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行政区内,由兵团自上而下地实行统一领导和垂直领导。
兵团是一个“准军事实体”,设有军事机关和武装机构,沿用兵团,师,团,连等军队建制和司令员,师长,团长,连长等军队职务称谓。面积70600平方公里,下辖14个师,人口只有324.84万,主要景点有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我们团场所在的第十三师前身是第一兵团第六军步兵第十六师,而我所在的团场红星一牧场,隶属于农十三师,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山间盆地,年平均气温只有一度。夏天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冬天零下二十多度,天然草场上养育着数百万的牛、马、羊、骆驼,畜牧业非常发达。1954年建场,1956年被命名为红星一牧场。
1992年怀揣着“手执羊鞭当一名牧羊女”的梦想,走出校门,义无反顾地远赴边疆,到目前已经整整30周年,见证了这30年红星一牧场变化的点滴。
那时候的一牧场除了农业连队实行了土地承包制,其余的行业还是大锅饭,以国有企业的模式在经营。
机关:设有五大常委,下辖几个科室,各负其责,以场长、政委、科长等编制;
农业分场:营级编制,下辖3个农业连队,有财务权和人事任命权;
牧业连队:三个牧业连队由团场垂直领导;
煤矿:国有煤矿,当时由团场代管;
医院、学校、兽医站由团场直接管辖。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渐吹到大西北,兵团各行各业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前进。
首先是机关单位有企业编制改为公务员编制,受十三师直接领导,医院,学校化为事业单位;
农,林,牧以事业编制由畜牧处统筹管理;
国有煤矿也归为十三师国资办统一领导;
撤销本单位水管所编制,有十三师水务处统一配备水电等工作人员,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用水,亦或是家庭用水,采用水卡、电卡网上充值,免去了很多管理方面的不方便;
受益最大的当属牧业和农业单位:
农业:
三个连队合并成一个连队,连队管理工作有连长抓生产,书记管生活,会计改为报账员;
每个一线职工每人70亩固定身份地,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流转,产品自行处理,土地补贴240元/亩,共计16800元;
养老金自己承担50%,剩余的50%国家承担;
退休必须退出土地管理,让新职工井然有序地进入。
牧业:
羊群作价归户,自行经营,固定一套草场(冬季草场和夏季草场轮牧),保留两个职工身份,每年国家补贴草场费24000元;
草场临近边境线,放牧就是戍边,国家承担职工养老保险,具体就是只要在草场上放牧,不管经营收入多少,每年国家承担养老保险后,还有24000元的收入;
有经营头脑的牧工,养成群的骆驼,卖驼奶,送到专门的收购站,零售40元/公斤,营养价值很高,不但能提高免疫力,还有助于睡眠;
牧区免费发放太阳能板,解决照明问题,移动塔全覆盖,网络发达;
同样退休退出草场管理权,享受退休待遇。
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区,住房国家出资统一改建,全部营房式住房,到场部购买商品房,享受4万——6.5万元的补贴。
70岁以上的退休工人享受100元/月的边疆补贴,80岁以上200元,90岁以上300元。
没有工作能力的享受最低生活保证金,确保生活无障碍;到一定的年龄可以入住敬老院,费用国家全包。
身体有点疾病,不能从事正常工作的人,享受公益性岗位,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费。
目前,兵团的优惠政策,其它地方单位无法比拟,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其中医疗这一块就受限制。兵团单位的特殊性,医疗短期内无法全国统筹,异地养老还不方便。本地基本医疗报销率高达85%以上,可是异地呢?先自费再凭借票据到本地医保局报销,额度只有50%,大病的话,小家庭承担压力还是很大的。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短板还是能够解决的。
曾经的热血青年经过30年的岁月磨炼,鬓角的华发,眼角的细纹见证了岁月的流逝,也见证了兵团30年的变迁。兵团与我,早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家乡成就了我的身躯,兵团成就了我的梦想!
注:前面写过《我所了解的军垦一代》、《兵团二代现状》,还有目前在写的《军垦二代铁杆兄弟》,引起一部分好友的兴趣和疑虑,今天特别写了《第二故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人公“我”在兵团生活30年,见证了兵团这30年的发展和目前的状态。但愿我的文,能解决友友们的疑虑,我便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