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十讲》:审视我们的生活
上个月读完了蒋勋的《品味四讲》后,我便喜欢上了蒋勋关于美的鉴赏和品评。最重要的是,他能将自己关于食衣住行之美的感受,透过干净柔和的笔调向读者展现出来。于是,我又迫不及待地阅读了他关于生活的诠释——《生活十讲》。
蒋勋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一家电台主持“文化广场”广播节目时,每周会对接触到的社会现象做有关文化方面的品评。而《生活十讲》便是从中选取的有关生活方面的录音做了文字整理编辑而成。它经过了时间的沉淀,依旧有着社会意义。
《生活十讲》对生活中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进行了诠释,分为新价值、谈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爱与情等十个方面的话题。
关于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提倡了多少年,如今,真正做到了多少。蒋勋在书中直言不讳地称那些“豢养考试机器的学校,就像养鸡场、养猪场”。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轨迹,让这样千差万别的孩子按照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和考试形式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是对于青春的浪费和不负责任。这就如同将所有的孩子放到同样的模子里,妄图生产出同样的产品一样。
我喜欢蒋勋关于文学力的诠释,文学和哲学的关系。哲学里可能会有文学,但它追求的是答案,是行为,是人的完成。而文学不死,它允许假象的存在,它要求写作者保持疏离感,文学不直接给人答案,甚至根本没有答案,给人的是思考,是自己的体悟。一个文学创作者者,对自己进行中的作品中的角色,保有的是好奇,而不是了解。也许,这正是一名文学创作者需要必备的资质吧。
关于爱、情、性,这三者的区别和联系,蒋勋做了自己的阐述,有着传统的一面,也有着开放的一面。“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纸婚书能将我们走上成熟美满的台阶吗?虽然我们不能像萨特和西蒙·波伏娃一样过一种不要婚书的爱情生活,毕竟给娃上户口需要结婚证书。但婚书和爱情的关系,确实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谈到性,蒋勋从过去久远的道德规范谈起,讲述了我们对情欲的压抑和贬低,也提到了随着历史的进步,我们在逐步认识到问题的所在,诚实面对问题。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我们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寻找到自己生活信仰,去除掉那些不加思索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