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家军读书会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后感3

2016-01-04  本文已影响403人  Vivi_ZIER

最后两章:名实分离,从欲望到需要。

在一成不变的乡土社会里,保守封闭的特征形成了“无为政治”和“长老统治”的现象。即使是在当代的民主社会,人们依旧不重视自己的权力,敷衍地对待选举活动,对政治大事也不闻不问。只有当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才会寻求政治或者法律上的庇护。在乡土社会中,长老的生活经验是最为丰富,因此长老具有权威性,年轻一代对长老只可惟命是从。

乡土社会还是长老统治,这种统治下,反对是不被允许的。奇怪的是,虽然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种形式,内容上就可以加以注释而改变。当社会变动剧烈时,大家就用注释来歪曲原意,结果导致位与权、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与现实的全面分离。读到这里时,我真正佩服费老对中国社会的洞察之深。费老说的名实分离的现象不单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即使在几十年后如今的后改革开放时代,一样是普遍存在的。

快速变动的社会,不仅导致名与实的分离,还会导致人们行事方式的改变。费老认为,在乡土社会,人们往往只要按照自己的欲望来生活就足够了。这是因为,欲望是一种文化习得,这种习得根源于人类所有历史的经验累积,因而是合于生存的。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动的社会。原来的文化并不能带来生活的满足。因为人们发现欲望只是为了达到生存条件而造下的动机,现在人们除了生存,还有了更高的追求。于是开始注意到生存条件本身,这自觉的生存条件就是需要。

所以说,在乡土社会生活靠的是经验,不是计划,大家按照欲望行事就是最合于生存的方案。而在现代社会,人们会根据需要去做计划,于是knowledge就变成了一种power。简言之,就是:以前我们饿了就吃,吃的同时就获得了生存所需的营养;现在呢,我们会根据人类生存和健康需要的营养,来自己设计食谱。

《乡土中国》是费老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写的,其中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深刻剖析和入微观察,让我们能对传统中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突然觉得,乡土性是中国社会的基因,即使已经进行了近一百年的现代化的历程,乡土性还是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因此读这本书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也是很有帮助的。再联想到咱们的文化,不管是追求稳定、保守、安于现状,还是天人合一、儒道的价值体系,所有的所有都深深的烙下了土地的印记。而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着泥土的气息,有着文化的投影。国人“内圣”人格取向,或者一直到近代中国依然是一个家族居住在一起,四世同堂比比皆是。中国人是有根的,我们的根扎在土里。人就好比是这树上的叶子,一代一代的调零了又新生,可是根没有变,根还是深深的在泥土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