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30道奏折里看“半个圣人”的成事之道
进:30道奏折里看“半个圣人”的成事之道
从官场新手,屡屡被斥责的“职场菜鸟”,到步步高升,屡次为朝廷嘉奖的“封疆大吏”,到最终“位极人臣”,恩宠无以复加。这个为历代中国人所赞赏又让人迷惑的曾国藩,是一个说不完也说不透的谜样人物。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都是其“拙”、“愚”的自谦,也看到了他步步高升,有各种研究资料却鲜少有人从奏折这个角度,以真实的资料来窥探他的成功之道。其实,你得翻开《精进:解读曾国藩成事密码》,你才能从30道奏折里看“半个圣人”的成事之道,读懂了,你才能懂曾国藩靠什么以笨拙的精神来诠释奋斗者的晋阶之旅。
所谓“题为文眼”,一本精彩的书,必然是一本懂得抓人的书籍。读书时也是如此,我第一次翻阅的时候还不觉得“精进”二字究竟有多少内涵,读完之后才感慨胡森林的确很有眼光,所谓“精进”,正是曾国藩在办大事、实现人生价值飞跃最精炼的提炼。从选择的奏折里,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代名臣曾国藩的行进轨迹,看透的,却是“职场”的进阶总结。
在历代名臣的奏折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还原一个人的内心轨迹,尤其是为历代学者津津乐道的那些守成者与改革者。而曾国藩似乎不是这两者之一,他的奏折的涉及面相当之广,几乎不似是文臣治国之道的呈现,也不是单纯的为人所见证的历史与不同自己政策实施时的呈现。
从这些奏折里,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各种类别,最常规的自然是政策、战略的陈述,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个很有见地的地方,则是曾国藩对“选贤任能”的看法,在《精进:解读曾国藩成事密码》选用的奏折里,有多少出诠释了他对用人的看法,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对大清国运以及人才选拔来进行任命。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从一代名臣的奏折里所应该见证的一代名臣的素养,但是读完全全书你又会发现,这里还有他外事交往的简介,还有他对当前政府实施的司法和刑罚的建议,曾国藩亲力亲为,亲入民间,对眼前所见所闻,甚至在领军作战的时候,民间疾病他都多有见识,而这些亲历见闻都在他的奏折里隐隐流露,即便是对当前朝政实施的申诉以及当前所见与不同的是,他都逐条陈述,不失为一代名臣风范。
以咸丰七年六月初六日上疏的《 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折》为例,这时候的曾国藩进退两难,他既要详述此刻办事的艰难,然而,时局艰危,没有大臣可以在此时力挽狂澜了,但是在家守制却又很显然悖逆了此刻的行进,虽然他自己已经上疏恳求了全了这种忠孝之情,但是此刻再次来征诏,已经让那个曾国藩再也无法安宁下来,只能再次恳求在家守制。而结合当时这种情势,一生谨慎的曾国藩却在此刻做了不合时宜的讨价还价。然而语言与构想,换位思考的一种妥当表达,更全了自己的臣与子之道。
再如咸丰元年四月二十六日上疏的《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在这份奏折里,可以非常典型地看到了曾国藩进谏的技巧,也可以看得到出进谏的时候要如何寻求效率,同时也要讲究进谏时的分寸感。虽然此刻的曾国藩不受咸丰待见,但是他却没有因此为借机隐退,而敬呈给皇上美德三项,并且在奏疏中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为政、处事,我们都必然要预防在这些政策之后所伴的流弊。虽然此刻的咸丰皇帝要求大臣们直言劝谏,但是却很多时候没有直接表达,也没有让民主真正成了朝政之事,所谓“不知天视自民视,天听自民听,国家设立科道,正民视民听之所寄也”是也。曾国藩的进谏,诚然如此。
晚年时曾国藩进谏了《 奏报攻克金陵尽歼全股悍贼并生俘逆酋李秀成洪仁达折》,在这里,他再次向读者展现了“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气度,在这样的时局之下,曾国藩依然保留了这种气度,无论眼前火急火燎的局面瞬息万变,他依然保持了冷静分析和客观处理的能力,再像《遵旨会筹规剿皖逆折》,这更像是一份战略策划书,虽然眼前局势不容乐观,却可以在局势之余保留了自己的分析,希望在这里寻求到转机。
曾国藩的拙诚之道是他的立身,勤勉与冷静更是他的做事之道,《精进:解读曾国藩成事密码》保留了这些原汁原味的奏折的原文,但是又精选了通俗流畅的翻译,而在这些对应的翻译和解析之后,还有生动的历史故事,在写就的每一个奏折背后,都有曾国藩写作时的背景介绍,再加入作者读到的赏析。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中的曾国藩不愧为时代之能人,处世智慧对后世有志者的启迪,断然不止仅仅职场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