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亭巢湖文海天涯简书共风流

文革(中)丨 批陈整风(11—47)

2018-06-25  本文已影响1134人  甄玺

第四十七回  批陈整风:李德生京畿掺沙子  吴法宪拒检藏玄机

一、掺砂子

1970年中秋节,毛泽东专门派人送给江青五个玉米,而且指定是五个。江青又送张春桥和姚文元各一个。姚文元在吃夜餐时,一面咀嚼着玉米粒,一面凝神细思主席的用意所在,倍觉其味无穷。

11月6日,庐山会议结束不到两个月时间,毛泽东决定成立中央组织宣传组,统管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社、《红旗》杂志社等,实际成为中央文革小组的另一种形式。中央组织宣传组以康生为组长,由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纪登奎、李德生为组员。但庐山会议后,康生一直称病不出,权力遂落江青手上。

而后,毛泽东继续扩大战果,采取他称之为“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等“三板斧”对林彪集团穷追猛打。

所谓“甩石头”,就是开展“批陈整风运动”,发动政治攻势,紧紧揪住叶群及林彪的“四员大将” 。 毛泽东看了他们的检查后,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在吴法宪的检查书上批示:“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缺乏光明正大的气概。由几个人发难,企图欺骗200多个中央委员,有党以来,没有见过。”

在叶群的检查书上,毛泽东批评道:“当上了中央委员,不得了了,要上天了,把九大路线抛到九霄云外,反九大的陈伯达路线在一些同志中占了上风。不听我的话,陈伯达一吹就上劲了,军委办事组好些同志都是如此。党的政策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除了陈伯达待审查外,凡上当者都适用。”

所谓“掺沙子”,就是对中央军委办事组进行改组。事实上,总政治部早就为中央军委办事组的政工组所取代。

1969年4月,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德生在“九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回到安徽不久,就接到周恩来的电话,要他到北京工作。李德生到京的当天,周恩来便把中央的决定告诉了他: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工作,同时兼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

接着,毛泽东又让纪登奎出任中央军委领导成员、军委办事组成员。毛泽东毫不隐瞒自己这样做是“掺沙子”。他在纪登奎上任之前,把军委办事组成员都召集来,当面对他们说:“你们这个军委办事组啊,像粘土一样,板结了,不透气了,需要掺沙子。已经掺了一个李德生,看来还不够。我给你们再派个文官,我的老朋友,纪登奎。”

所谓“挖墙脚”,就是改组毛泽东认为是林彪集团势力范围的北京军区。1971年1月24日,北京军区改组,李德生为司令员,谢富治、纪登奎为第一、第二政委;尤太忠掉内蒙,郑维山、李雪峰被撤换。捣烂了林彪经营多年的“山头”,挖了他们的“墙脚”。

二、批陈整风

1971年,中国政坛突然聚集波谲云诡。在严厉批评黄、李、吴、邱四大将时,毛泽东与他的“亲密战友”之间已经出现了巨大的裂隙。

新年一过,中央又开始了“文山会海”。周恩来一连主持了三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商讨各地传达如何贯彻“批陈整风”问题。

2月19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汇报近日工作安排。当日,毛泽东在信上批示:“都同意。请告各地同志,开展批陈整风运动时,重点在批陈,其次才是整风。不要学军委座谈会,开了一个月,还根本不批陈。”

第二天,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扩大传达反党分子陈伯达问题的通知》。“批陈整风”运动,层层推进,家喻户晓。林彪心知肚明,曾在疆场上征战厮杀了大半生的林彪,不管毛泽东如何旁敲侧击,他都一概装聋作哑,绝不公开站出来检讨。

毛泽东似乎很有耐心地等待着,这一等就是半年。3月23日,毛泽东通过江青转告:由周恩来、康生、江青先商量一下,给黄永胜等人创造一次机会,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作检讨。

周恩来与康生、江青商定再召开一次中央“批陈整风”会议。毛泽东提出,此事应向林彪汇报。周恩来亲自前往北戴河,请林彪在春暖花开时回北京参会。谈话中,林彪还为其在庐山会议上讲话辩解。最后,林彪一脸苦相,说自己身体诸多不适,不能出席。

4月1日,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与林彪谈话情况。毛泽东一改先前所持比较温和的态度,对在场一同听汇报的黄、吴、李、邱严厉地说:“你们已经到了悬崖的边沿了!是跳下去,还是推下去,还是拉回来的问题。能不能拉回来全看你们自己了!” 令所有在场人都惊惧不已。

4月11日,毛泽东又把黄永胜、李作鹏、邱会作三人的检讨书与吴法宪、叶群重新写的自我批评材料一同批给政治局,建议政治局“作适当处理”,并且决定中央召开批陈整风汇报会时,把黄永胜、吴法宪、叶群、邱会作、李作鹏的检讨在会上散发。

毛泽东的举措,陡然升高了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召开前的紧张气氛;那几个被毛泽东点名批评的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向林彪频频告急。林彪一方面给黄永胜、吴法宪等人吃定心丸,要他们稳住;另一方面又不加掩饰地对调子越来越高的中央批“陈整风”公开表示不满。

在毛泽东对周恩来就这次会议安排问题的请示报告上批示“同意”后,林彪一改以往毕恭毕敬的姿态,让秘书写上“完全同意主席批示和会议安排”,并公然注明“遵嘱代写”。到此为止,“正副统帅”不仅神离,貌也离了。

“五一”节晚上。天安门广场火树银花,歌舞翩跹。华灯初上,毛泽东健步走上天安门城楼,在台中央的圆桌东首坐下,西哈努克亲王和董必武依次坐下,毛泽东对面的位置始终空着。这是林彪的座位。

过去林彪有一个习惯,凡是与毛泽东共同出席晚会,总是提前五分钟在电梯边等候,竭力表现他作为“学生”对老师的恭敬。这次他却一反常态,迟迟不到。

周恩来十分着急,不停地看表,还派秘书去打听林彪的下落。终于,林彪慢条斯理地走上了城楼。已经是五月天了,他还披着一件军大衣,一副萎靡不振的沮丧模样。他冷僻地落座,一句话没说,与近在咫尺的毛泽东既没有握手,也不搭话。

过了一会儿,林彪的位置又空着。周恩来招手将警卫员叫来,低声吩咐了两句,警卫员飞快地跑向城楼大厅。不一会,警卫员回来了,跟周恩来耳语几句,周恩来神色异常严峻。原来林彪早就回家了。

  7月9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会谈结束后,周恩来带着熊向晖去向毛泽东汇报。

“那个不忙。”毛泽东朝周恩来摆摆手,转向熊向晖,问起军委办事组作检讨的事:“黄永胜和他那个军委办事组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还有叶群,他们在庐山搞鬼,黄永胜讲了没有?”

熊向晖据实报告:“没有听黄总长讲过。”

毛泽东追问:“有没有看过黄永胜等人的检讨?”

熊向晖回答:“没有。”

毛泽东转身问周恩来:“那五个人的检讨,发给总参了没有?”

周恩来说:“发了,总参和军委一共发了六十多份。”

六十多份,应该发到了熊向晖这一级的手中,而他竟然不知情。毛泽东沉思了片刻,深深地吸了一口雪茄,突然提高声调说:“他们的检讨是假的,庐山的事情还没有完,还根本没有解决。这个当中有'鬼',他们还有后台!”

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作“挤牙膏式”的检讨,拖延、观望,力求平稳降落,并坚决不涉及林彪,宁愿丢卒保帅。毛泽东洞察到林彪的策略,决定“擒贼先擒王”,避开北京,南下 “打草惊蛇”。于是,1971年的八九月间毛泽东的南巡,就变得险象环生,惊悚诡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