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 里 窗 外布 犁 不 弃

涵语日记(六)童年:父亲的教育理念

2020-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若涵_a

曾看过一篇文章,《人,最大的痛苦是养育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

看这题目,就让人心情沉重。当你付出大半生时间,为培养孩子拼尽全力,最后,却是一系列失败的现实。

对比父亲的教育方式,不觉困惑中生出感慨。

父亲中学毕业,在当地也算半个文人。母亲没有念过书,教育孩子的任务就落到父亲的身上。

母亲性格温和,父亲严厉,即形成慈母严父的家庭模式。

父亲的教育理念是棍棒出孝子,棍棒出才子。但他只对哥哥实行棍棒原则,对我和弟弟比较宽松。

我是女孩,女孩不用要求太高;弟弟老么,老么是用来宠的。

父亲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男孩在外面不能受欺负,所以父亲早早就教他学摔跤。空闲时间,俩人就在院子里一招一式实地练习,有时,哥的同伴来家里玩,

父亲就让哥和小伙伴摔打,父亲再告诉哥怎样出招。

哥贪玩,也有不想练的时候,父亲就用棍子抽打,一边打一边问:“你听不听话?” 哥非常倔强,不哭也不认错了,直到父亲停手。扔了棍子进屋里,哥揉揉打过的地方,拍拍屁股一溜烟跑了,找小伙伴玩去了。

多年以后,父亲躺在病床上,我提起这件事,哥说:“我都忘了,挨了多少打都不记清了。”

父亲只是呵呵的笑,哥说:“我要没挨过那么多棍子,能有今天吗?”

有时,邻居在父亲面前夸哥哥优秀,爸爸的眼睛湿润了,也许他以哥为骄傲,也许父亲心疼哥。

父亲老了,性格突然变得柔和了,完全变了一个人。有时他和我们说话用哀求的口吻,我只觉得心酸,看见父亲憔悴的样子,我默默的低头流泪,这泪水是为什么,我说不清楚----

学习成绩和能力相比,父亲更注重后者。注重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有一次,哥骑自行车,把小孩给撞了;那孩子家长找到我家,要赔钱。

父亲让哥自己去解决,哥找到那个男孩,要与他讲和,只要不赔钱,愿意把自行车让他骑两天。

那时,自行车对孩子来说是很新奇的高档玩具,男孩立即就答应了,哥又给他延了两天。那孩子也很满意。

哥对这件事情完美的处理,连父亲都没想到。

哥走上社会以后,他有极强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哥成功的主要原因。

父亲的棍棒教育是那个时代的教育模式,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完全不同。

在思过之后,如果人生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宁愿有一个懂事感恩的孩子,其它,别无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