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历史有意思想法

历史上那些神灵验的“一语成谶”

2019-03-25  本文已影响12人  上官文禄

一、荀子骂春申君黄歇

夫劫弑死亡之主,心之忧劳,形之困苦,必甚于疠矣。

战国末期,楚国权臣春申君挥兵灭掉鲁国,可新打下的地盘也得有人镇守。享誉天下的大学问家荀子,也就得到了春申君的热情邀约,在鲁国故地担任了兰陵令要职。

可就在兴冲冲的荀子放开手脚,打算好好为楚国建功立业时,春申君身边的小人们却下药了:“荀子可是知名的大学问家,现在你一口气让他管这么多土地,他万一反了水怎么办?”春申君一听就冒了冷汗,结果荀子在兰陵令岗位上屁股还没坐热,就叫春申君撸了下来。

可就在春申君刚松一口气后,荀子接下来的境遇,却是狠狠甩了春申君一记耳光:身为此时名满天下的大牛人,荀子何愁没有新岗位?在楚国前脚刚离职,后脚就跑到赵国走马上任。楚国的“兰陵令”算啥?人家直接在赵国担任了上卿。

这下春申君肠子都悔青了,连忙厚着脸皮派人去赵国:您别在赵国了,还是回楚国吧。

受过窝囊气的荀子,哪里还受得了这个?不但谢绝了春申君的邀请,还特意写了一封回信。如果说在赵国再就业,是狠打了春申君一记耳光,那么这封回信,才是泼给春申君一瓢冷水:全篇把春申君小心眼耳根子软的毛病数落个遍,最后提出这个警告:夫劫弑死亡之主,心之忧劳,形之困苦,必甚于疠矣。

那些遭到劫杀篡位的帝王,都跟你一个毛病,喜欢嫉贤妒能瞎琢磨,比麻风病人还可怕。

但多年以后,荀子这一通怒骂,却真的不幸言中:被荀子骂的狗血淋头的春申君,老毛病还是不改,依然只宠信那些只会逢迎拍马的小人,结果被他最亲信的心腹李园发动叛乱杀害,真如荀子怒骂的那样,成了“夫劫弑死亡之主”。

以这事情说,荀子不但有着强大的学问,更有着虚怀若谷的人品,信中的怒骂,却是为春申君负责的忠告。只可惜春风得意的春申君,终究没听进去。

二、神秘算卦人评王继忠

半辈子汉禄,半辈子胡禄。

宋真宗赵恒早年做皇子时,最倚重的心腹就是王继忠。

这位王继忠不但是抗辽英雄王铳的儿子,且素来为人稳重谨慎,所以深得少年赵恒的喜爱,甚至还经常和赵恒结伴微服出游。

一次大家在酒楼小酌,却突然被一位算命先生死死盯住。只见这位算卦先生瞅着王继忠看半天,却突然没头没脑来了一句:此人真让人吃惊,半辈子汉禄,半辈子胡禄。

此语一出,整个酒楼都是哈哈大笑,王继忠更是气的脸色铁青:我可是大宋接班人的心腹,未来的大宋臣子,说我食胡禄?岂不是污蔑我做叛徒!不过赵恒也是好脾气,跟着哈哈一笑就抹过去了。

几年以后,赵恒登基变成了宋真宗,昔日的发小王继忠,也成了手握重兵的定州副都署,走上了抗辽的第一线。

1003年的康村大战,本想一展身手的王继忠,却不料捧上了猪队友,自己和辽军血拼的天昏地暗,身边几支北宋友军却怕死不敢救援。

可怜王继忠血拼到一兵一卒,最后重伤被俘。

消息传到北宋后,宋真宗五雷轰顶,认定王继忠已经殉国,连忙隆重表彰王继忠的英雄事迹,举国上下好好纪念了一番。

不料第二年秋天,宋辽两国在澶州血拼,打的精疲力尽的辽国派使者来求和,一看使臣模样,宋真宗君臣们惊的眼珠子都要掉下来——怎么是传说中已经壮烈殉国的王继忠?

原来这王继忠非但没死,还在辽国做起了高官,这次更担起议和重任。好在王继忠身在辽营心在宋,卖力奔走一番,终于促成了奠定宋辽和平的《澶渊之盟》。

可宋辽虽说和平了,王继忠却是再也回不了家了。

对他的功劳,辽国君臣也是非常认账,还特意把宗室皇族的女子许配给他为妻。

《杨家将》评书里的杨四郎,原型其实就是他。但评书里的杨四郎,总算还回汴京探望了母亲。王继忠每次哭求回大宋,辽国却是高官厚禄立刻给,回家坚决不放。

可怜王继忠每次看到北宋使节来了,都是拉着宋使哭一通,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在辽国做官。真如算命先生所说,后半辈子“食胡禄”。

三、王阳明预言明朝国运

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四处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

一代大儒王阳明不但有着强悍的个人武艺与精妙的用兵艺术,更有着远远超越同时代人的战略眼光。

早在明朝正德年间时,面对越发严重的北疆边患,王阳明却是早早未雨绸缪,做出了这番精确断言: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四处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

哪四个“紧要之地”,正是明朝北方四个战略要冲:宣府,大同,蓟州,辽东。

而在王阳明的徒孙徐阶担任内阁首辅后,完全参考王阳明生前战略判断的《备边十三策》更是全面铺开,明朝以宣府,大同,蓟州,辽东四地屯驻精锐部队,甚至不定期举行军事演习,宣府大同的互市与辽东蓟州的军事压制遥相呼应,终于从隆庆年间起,换来了北方的长期和平。

不幸的是,自从张居正病故起,万历皇帝越发怠政,朝中的文官们更是埋头于拉帮结派,昔日兵强马壮的四大战略要地,军备都是严重衰败,特别是作为重中之重的辽东地区,更是严重内缩。

万历晚期辽东总兵李成梁擅自抛弃六堡要地,更给后金崛起直接送了大礼。

然后努尔哈赤的八旗军呼啸杀来,辽东全境沦陷,明朝灭亡的丧钟,就此敲响。

以这个角度说,明朝的灭亡,就是应了一个浅显的古训:忘战必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