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蕤《长短经(反经)》卷3品目诗解1人有五仪庸人士人君子圣贤审此

2024-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琴诗书画

赵蕤长短反经3品目诗解1人有五仪庸人士人君子圣贤审此五者治道毕矣

题文诗:天下重器,王者大统,莫不劳聪,明于品材,

获安逸于,任使者也.故孔子曰:人有五仪:

庸人,士人君子,有圣有贤.审此五者,

治道毕矣.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

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身不力,

行以自定;见小暗大,不知所务,从物如流,

不知所执.此则庸人.所谓士人,心有所定,

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

虽不能遍,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智不,

务多务审,其所知矣;言不务多,务审所谓;

行不务多,务审所由.智既知之,言既得之,

行既由之,则若性命,形骸之不,可易.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

所谓君子,言必忠信,而心不忌,仁义在身,

而色不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

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

此君子也.孙卿曰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

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也;

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君,子耻不修,

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

耻不见用.不诱于誉,不怨于诽,率道而行,

端然正己,谓之君子.所谓贤者,德不逾闲,

行中规绳,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其身也,

道足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也,富则天下,

无菀财积,施则天下,不病贫此,则贤者也.

所谓圣者,德合天地,变通无方,究万事之,

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遂成情性,

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

不识其邻.此圣者也.圣贤真情,君子正义.

文】

    夫天下重器,王者大统,莫不劳聪明于品材,获安逸于任使。故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圣,有贤。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格,法);不择贤以托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此则庸人也。  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率,犹述也);虽不能遍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智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所谓,言之要也);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得之(得其要也),行既由之,则若性命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  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忌(忌,怨害也),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君子也。(油然,不进之貌也。越,过也。孙卿曰:“夫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不诱于誉,不怨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谓之君子也。”)  所谓贤者,德不逾闲(闲,法也),行中规绳,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其身(言满天下,无口过也),道足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本亦身也),富则天下无菀财(菀,积),施则天下不病贫。此则贤者也。  所谓圣者,德合天地,变通无方,究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邻,以喻界畔也)。此圣者也。

 【译文】

     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国家成就一统天下之基业的资本,没有比辩别人才之高下,并量才使用这件事更重大的了。如果能这样做,那作帝王的就能使良己既显得耳聪目明,又显得安闲良在。  孔子说:“人分五个层次:庸人,士人,君子,圣人,贤人。若能清清楚楚的分辨这五类人,那么长治久安的统治艺术就全明白了。”

    那些被称作庸人的,内心深处没有任何严肃慎重 的信念,做事马马虎虎,有头无尾,为人处事从不善始善终,满口胡言,不三不四。所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唯独没有品学兼优的高人。不是扎扎实实地安身立命,老老实实地做事做人。见小利,忘大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迷恋于声色犬马,随波逐流,总是把持不住自己——有诸如此类的表现的,就是庸人。

     那些被称作士人的,有信念,有原则。虽不能精通大道和人道的根本,但向来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虽不能把各种善行做得十全十美,但必定有值得称道之处。因此,他不要求智慧有多少,但只要有一点,就务必要彻底明了;言语理论不求很多,但只要是他所主张的,就务必中肯简要;他所完成的事业不一定很多,但每做一件事都务必要明白为什么。他的思想既然非常明确,言语既然扼要得当,做事既然有根有据,犹如人的性命和形体一样和谐统一,那就是一个人格和思想非常完整、独立的知识分子,外在力量是很难改变他的。所以富贵了,也看不出对他有何增益;贫贱了,也不会对他有什么损失——这就是士人,亦即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君子特征是说话一定诚实守信,心中对人不存忌恨。秉性仁义但从不向人眩耀,通情达理,明智豁达,但说话从不武断。行为一贯,守道不渝,自强不息。在别人看来,显得平平常常,坦坦然然,并无特别出众之处,然而真要赶上他,却很难做到。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对于什么是君子,荀子的看法是:“君子可以做到被人尊重,但未必一定要让人尊重自己;可以做到被人相信,但未必一定要让人信任自己;可以做到被人重用,但未必一定要让人重用自己。所以君子以不修身为耻辱,不以被诬陷为耻辱;以不讲信义为耻辱,不以不被别人信任为耻辱;以无能为耻厚,不以不被任用为耻辱。不被荣誉所引诱,不因诽谤而怨恨,自然率性地做他自己的事,端方正直地约束自己,这就叫君子。”]

 贤人的主要特征是品德合于法度,行为合于规范,其言论足以被天下人奉为道德准则而不伤及自身,其道性足以教化百姓而不损伤事物的根本。能使人民富有,然而却看不到天下有积压的财物;好善乐施,普济天下,从而使民众没有什么疾病和贫困。这就是贤人。  所谓圣人,必须达到自身的品德与天地的自然法则融为一体,来无踪,去无影,变幻莫测,通达元阻。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大道拓展成自己的性情,光明如日月,变化运行,有如神明,芸芸众生永远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么崇高伟大,即使见到一点,也不能真正了解其德性的涯际在哪里。达到这种境界的才是圣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