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
年的味道永远在记忆中。
春节临近,我们都在以各种途径寻找年的味道,但倾其所能还是难以感受到曾经年的滋味,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 许多人会被这个问题所困惑,其实其中的缘由并不难解读,以前日子苦巴巴,过年承载着每个人对理想生活的梦醒,人人期望通过这一时间节点的安排得到一个好的彩头,告别绝望,走向希望。
对于过年的任何一个仪式的东西,都不敢有一点的疏忽,认真细致,怀有一颗虔诚之心,这样一来年的味道就出来了。
进入腊月就开始了年的准备,最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收拾屋子,家要从里到外的收拾一遍,把柜子里的所有衣服,被子都要翻出来,重新清洗。
记忆中拆被、洗被是比较繁琐的一项,那时还没有被罩,都是被衬子,要拆下来,做点热水,用肥皂一点点的戳洗,洗好后拿到井院去冲洗,还有热乎气的被单遇到凉水冒着热气,只要冲洗一遍,盆里的水就是刺骨的冷,就只好用手拎起一角反复的冲,只消一会功夫手就冻得通红,再不敢去动一下井把,只好求助别人帮助把水关掉,不然手就会和井把手冻在一起。
洗好的被晾在院中的晾衣绳上,顿时就冻得硬邦邦的,到晚上拿到屋里时,可以立在炕上,过一会化了再晾到绳上,第二天接着晾才会彻底晾干,晾干后还要沏一点淀粉水把被单在里边浆一下,据说比较禁脏,浆好的被单继续放在外边晾,晾干后叠成一尺见方,放在一块干净的布上,用棒槌使劲的捶打,手法好的和打鼓有异曲同工之妙,十分富有韵律。
这也是小孩子最爱干的活,边捶边笑,十分有趣。捶打平整,才可以重新缝在被里面,经过这么多道工序,浆洗被褥的活才算告一段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有一种虔诚在里面,这里面也颇有味道,这也许就是年味。
洗过被子,还要把锅碗瓢盆重新清洗一遍,其中比较考验人的事搽锅搽壶,因为家家都烧煤,锅和壶很容易被熏黑,只好拿搽锅粉把它们搽洗干净,一块抹布蘸上搽锅粉一点一点的搽洗,要把锅搽得光洁如新真需要 费些力气,只有细心不怕脏的,人才能把它搽洗干净,预示来年的日子闪闪亮亮,这也有年的味道。
拆洗被褥,收拾屋子,清洗炊具,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下一步就是办年货。
小孩子才会有买新衣新裤的专利,买来的新衣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衣柜里,孩子常常会趁着大人不注意把衣服拿出来,关好门偷偷穿上,在屋里转两圈,美一美,再放回衣柜里。
男孩子最热衷的还要买鞭炮,都是一百二百一挂的小鞭,买来后放在炕头热乎着,时不时拿出来摆弄摆弄,里面带的马粪纸都视为宝贝,这些都是过年才会有的馈赠,所以孩子们对年有着格外的期盼,年味荡漾在孩子的笑脸里。
临近年三十,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吃的,过年的时候好几十口人回家吃年夜饭,那是有个人气,常要道:过年就是过人。有人才有年的味道。
人多吃的必须准备充足,平日里生活再节俭,过年必须要吃顿饺子,从农村砍来半扇猪肉,鸡鸭鱼也是一应俱全,年前还要蒸馒头、包豆包,整整准备一布袋,一直吃到正月十五,过年期间家中整天不断人,吃起来方便。
年前还会炸丸子、炸篦子,这是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的,炸满满一盆,刚炸好就会你一个我一个的尝起来,篦子吃起来最有趣,一条一条的掰,吃在嘴里香香的脆脆的,这时满院飘香,邻里邻居的还会互评一下,看谁家炸得味道好,顺便还会打听一下每家买了哪些年货。
到了三十老早就开始准备年夜饭,年前煮好的肘子、排骨拿出来一字摆开,各种准备工作就绪。
哥哥嫂子们也陆续回家了,家里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屋里屋外的跑,偶尔放一个小鞭或是烟花不胜欢喜。
嫂子们进屋就开始帮助准备年夜饭,所有的熟食切好,再切肉和菜,一切准备就绪,主厨四哥上场,开始过油,那时四哥就会做锅包肉、溜肉段、糖酥白果、红烧排骨......好让人羡慕。
吃饭时那叫个热闹,两桌都坐不下,还会有站着吃的,等孩子们下桌了,大人才能坐下来安稳的吃,尽管这样的条件,但是因为人多有气氛,所以年味十足。大家聚在一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吧。
为了赢得一个好彩头,包饺子时还会把洗干净的硬币包在饺子里,看谁的运气好。淘气的孩子还会偷偷的做点记号。
包完饺子就开始守夜,小孩子通常会拿着小灯笼,四处走。
灯笼通常玻璃粘成的马灯形状的,还有用红纸粘的南瓜形状的,孩子们还会比比看谁的灯笼漂亮,谁的亮,然后拿着灯笼东照照,西找找,捡些没放响的小鞭当哧花放,虽然很冷也不愿在屋里安安静静的守夜,只有到接神的时候才肯回家。
接神也有讲究,通常让家中的男人出去放鞭 ,时间上也要掐好,太早怕接不到财神,太晚又怕别人家先接走了,通常还会暗自比一下谁家放的时间长。
接完财神进屋,饺子已经下锅,偷偷在有钱的饺子上作记号孩子着急了,不知作记号的饺子下在了哪个锅里,到吃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又不敢明说做了手脚,只能干着急,吃到的人会兴高采烈,高声说:"运气来了。"大家会争着抢着验证真的假的,恨不得再多吃两个碰碰运气。家中又一次欢声笑语。
今天想起还是觉得那时年味真足,这种味道来自于对艰苦生活抗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情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