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2020-06-23  本文已影响0人  伊涟清

(中国古典园林)

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简史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形式为囿。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自然山水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上林苑始建于秦始皇时期,阿房宫就位于其中。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加以扩建。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秦汉时期宫苑的典型代表。上林苑,还用太液池所挖之土堆成岛,象征东海三仙山,树立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模式,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生活要求。另外,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期,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

(1) 顺应自然的指导思想。

(2)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3)力求含蓄的造园手法。


今天也要坚持学习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