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化

重阳节的来历与习俗

2019-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秦巴汉275e5477c13f

九月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因“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一,重阳节由来

重阳节的源头,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那时已经存在以庆祝丰收为名的祭祀天地神灵、祖宗的活动,用来感谢天地、祖先的馈赠。

到了汉朝,《西京杂记》记载,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习俗。与此同时,还举办各种大型的宴会,这些习俗都是于先秦时期,庆祝丰收的祭祀活动演变发展而来的,这便是早期重阳节的雏形。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是一个随着历史演变形成的节日。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甚至更远的时代。普遍的认为是,重阳流行于汉代,被定为国家的法定节日是在唐代。

而且根据唐史的记载,古人过节,比我们还接地气。每到这一天,全国放假,发钱发物发福利,有的单位还组织集体登高出游。

到明清,重阳节更成了权贵庶民同欢的日子,连皇帝也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望远,以畅秋志。

古人觉得“无不可及,极既反”,没有什么是圆满的,一旦圆满就会物极必反。所以他们认为过完重阳就会“水逆”,就组织了这样一个“登山祈福”,“赏菊饮酒”,看风景的茶话会,进行一场“辞青”的行为艺术。

二,重阳节习俗

重阳这天,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吃重阳糕,尝菊花酒。

1,登高。登高“辞青”,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啸咏骋怀,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2,佩茱萸。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3,吃重阳糕。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4,赏菊。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5,饮菊花酒。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在古代,菊花被称为“延寿客”,所以九日所酿的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延年益寿的长命酒。

6,重阳养生。饮食方面:保护肠胃、润燥饮菊花酒,益阴滋肾吃重阳糕,步步登高吃羊肉面,益气补虚。

起居方面:避风而卧早睡早起,适当午睡热水泡脚,注意保暖,适时添衣。

运动方面:小心“养秋膘”合理运动,调养肺气。

心态方面:心情开朗,情绪莫悲秋。

三,重阳节敬老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与内涵。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久久”重阳,告诉我们两种意义。

一种是“但有少年心,此生难再老”。真正的老去是心的老去,真正的年轻也是心的年轻。所以即使老去也要有年轻的心态,活出更丰富的生活。

一种是尊老、敬老、爱老,让老人老有所依。所以,即使我们忙着打拼,想为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也要常回家看看。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在,我们的人生尚有归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