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看见,才是爱
朋友有一个三岁大的女儿,女儿一直很乖,也很懂事,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朋友不止一次向我炫耀她的小棉袄是多么贴心。这个夏天朋友又生下一个儿子。儿女双全,其乐融融,让身边一众亲友好生羡慕。
最近见到朋友,本以为该幸福满足的她,却变身成一个怨妇,整整两个小时里她都在向我抱怨女儿是如何让她抓狂不省心的。她说不知为何女儿现在不好好吃饭了,要么到了吃饭时间不愿意上餐桌,要么就是吃几口就要去玩。每天起床就哭闹,自己也不穿衣服,等着大人来给她穿。玩着玩具就莫名其妙生气了,大吼大叫。朋友头痛不已,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从劝解到威胁,从请求到恐吓,所有的手段都用上了,还是不管用。所以家里常常是女儿哭闹,小儿子听见也跟着哭起来,接着就是朋友抱怨的声音,她先生呵斥孩子的声音,家中一片混乱。
我想每个多子女家庭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对新成员的接纳吧。朋友的女儿之所以表现得和之前大相径庭,完全是因为新出生的弟弟让她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降低,所以用她自己的方式表达不满。不吃饭妈妈要来给自己喂,不穿衣服或者哭闹时妈妈会关注自己。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寻求父母的关注而已。而我们看到的只是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的变化,却没有深究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而真正的原因却是隐藏的。
如果说朋友对女儿变化的不理解是作为母亲的她还不够敏感。那下面的场景相信很多父母都经历过。
某天,八岁的孩子和妈妈打完羽毛球,满脸兴奋地说:“妈妈,打羽毛球真是太好玩了!”妈妈笑着说,“是啊,打羽毛球能锻炼身体,能帮助你长个子。如果你喜欢,还可以去培训班里学习提高呢。”孩子听了,却不再笑了。原来,在妈妈眼里,“好玩”就是“锻炼”是“长个子”是“去培训提高”。可我就单单是觉得跑老跑去,满头大汗,挥拍接球才叫“好玩”呢。
想起我的小的时候,和院子里的小伙伴你追我赶,捏泥巴,玩水枪,抓沙子,弄得满身是土,衣服鞋子全都是脏兮兮的。可心里却是小孩子不能表达的快乐和兴奋。傍晚回家,总免不了受到父母责备,还好母亲不算严厉,叮嘱几句衣服弄脏会不舒服不漂亮外,就开始给我清洗换衣。有些不幸的小伙伴回家后会被呵斥甚至痛打一顿。仅仅是因为我们觉得“好玩”的事情在父母眼里是“无用”是“顽皮”。孩子的眼里玩即是玩,让他忍不住开怀大笑,让他停不下奔跑的事情那就是玩,一切让他感觉快乐兴奋的事物都是“好玩”。而大人眼里,“好玩”的主要功能是“有用”是“进步”是“优秀”。
真正的看见,才是爱哲学家马丁·布伯说过,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它。打羽毛球的体验、满足和快乐,这些是在彰显一个鲜活生命的存在,而打羽毛球带来的功能价值,则是我们头脑中总结出来的“它”,“它”并不是不能存在,但如果我们只看到“它”——锻炼身体,长高个子,培训提高这些附带的好处,就会听不到孩子愉快的笑声,看不见他兴奋的表情。这种认知水平很难企及,但作为父母的我们起码可以学习去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去倾听他真正的想法,去感受他真正的快乐。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更不是父母想象中的影子。
心理学的范畴听起来高深莫测,很难理解。做起来似乎更难。我发现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如果你是孩子,你希望听到怎样的回应。是爸爸的呵斥,妈妈的威胁,还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鼓励的眼神。又或者只是静静地聆听,关注我的思想,感受我的感受。
女儿三四个月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晚上总是吵闹睡得不好。那段时间我的睡眠质量很差,所以变得焦虑暴躁起来,每次听见她哭,我就特别着急,却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安慰她。有几次,我半夜抱着哭闹的女儿边走边轻轻地摇晃,她似乎根本不为所动,仍然大哭着。我唱儿歌给她听,放轻缓的音乐,一切都不管用,还是哭闹到凌晨。我担心她睡眠不好影响发育,也焦虑是否是身体不适才如此哭闹不安。后来有一天,我实在太累了,就把哭着的女儿侧身躺在床上,我在她旁边躺下,面对面看着她。我握着她胖嘟嘟的小手,轻声说,宝宝,妈妈在这里,妈妈在这里。她的哭声突然小了,小声抽泣了一会儿,就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脸颊还挂着泪珠。我不知道原来最简单的方法最有效,共情,温和地陪伴,真正看见孩子,孩子自然能感受到爱意。
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女人,总是被情绪左右,很难理性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对孩子,我们也学会了用自己的经验认知来加以定义,孩子哭闹,不吃饭,不礼貌,做事拖沓,很容易就让我们着急上火,于是强行要求孩子,这样不行,那样不对。你应该像妈妈教你的这样,吧啦吧啦。
教育专家王人平说过一段话:父母能觉知到左右我们情绪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的认知、理解和评价,就会明白情绪是一种选择,是可以管理的。改变认知,即改变情绪,而途径就是读更多的书、走更多的路、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当我们的视野更广阔,思维更多元时,对孩子的行为自会有不同的解读,情绪便会变得稳定平和。我们就能真正看见孩子,理解孩子。
孩子是带着圣洁光辉的天使,他来,是为了拯救我们被世俗污浊的双眼和心灵,用爱唤醒我们生命本真的一部分。而看见孩子,是父母自我成长中最重要的修为。